學者促禽流感監測應密集落實 陳吉仲:鴨肉產銷無虞

高致病性與傳染力的高病原禽流感H5N1亞型病毒,首度出現在台灣種鴨上,負責保種的宜蘭養鴨中心種鴨撲殺3周齡至104周齡種鴨5010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表示,這是非常嚴峻挑戰,第一時間採取撲殺,周遭展開嚴密監控,確保鴨肉產銷無虞。
陳吉仲今天參加「創造動物用藥新契機PTS邁向世界展望會」記者會表示,前天獲報後,第一時間已撲殺約5000隻種鴨,後續依規定周遭嚴密監控,至於有沒有蔓延擴散,他說「當然不會」,後續肉鴨產量也不會有影響,做好禽流感防疫才是重點,秋冬是禽流感號發季節,中央地方要做好防疫,同時要求畜牧場需要主動通報。
他也提到,會跟行政院申請30至40億元短中長期計畫,但這是為了要改善「老舊雞舍」,避免蛋雞因為禽流感危機產蛋不足下降。
防檢局長杜文珍表示,半徑五公里的場都納入監測,目前都是OK的,沒有問題,會加強周邊的訪視,盡量也不要進入養禽場擾動,若發現有異常死亡、攝食減少才進入採樣,目前周邊禽場沒有異常,到底半徑五公里有多少場?杜文珍並沒有說明。
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金傳春表示,監測必須落實,發生H5N1最好可以每周都採檢,連續採檢五、六周,若沒有問題,才可以說真的沒有擴散;案例場周邊除了水禽以外,還包括陸禽肉雞、蛋雞、甚至豬場都需要留意;特別是是否有火雞或鵪鶉的禽場,因為這兩種宿主,可以有不同的禽流感病毒寄宿身上,必須強化監測。
她表示,包括機場海關也要特別留意,包括走私的寵物鳥,過去也曾發生禽鳥丟包事件,因此海防必須強化,嚴格檢查,另外,鼓勵畜禽畜主都必須盡快施打流感疫苗,保護自己與他人。
金傳春說,病毒監測可以比對,當全數序列、八段基因都做出來後,必須全盤公布,讓各界協助分析,並且採取必要的防疫行為,過去禽流感的基因序列公布偏重於候鳥,但本土資料公布得相當少,有些禽場規模很小,更值得防疫單位重視,採樣樣本數要多、監測要更密集,越多眼睛盯著看,疫情才會越透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