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黃尚志獲醫療典範獎、防疫特殊貢獻獎及行醫40年獎

高醫副院長黃尚志近日連獲三獎,在全國醫師節慶祝大會獲頒111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及「防疫特殊貢獻獎」兩大殊榮;今年並接受高雄市醫師公會代頒的「行醫40年資深醫師獎」。
黃尚志出身醫學世家,父親是外科醫師,從小耳濡目染也走上習醫之路。就讀高雄醫學院醫學系、高醫大醫學研究所碩士班期間,深受已故高醫大前校長蔡瑞熊啟發,選擇腎臟與內分泌糖尿病疾病領域發展。
高醫大醫學系教授黃尚志,曾任附設醫院內科部主任、血液透析室主任及高醫大主任祕書;並擔任過臺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及慢性腎臟病防治委員會主任委員,積極擘劃慢性腎臟病防治藍圖,倡議多元專業照護給付,並協助政府建構臺灣慢性腎臟病防治體系,主導建置全國慢性腎臟病防治的照護準則,獲得國際醫學期刊肯定。今年5月刊登臺灣兩項慢性腎臟病照護計畫,使臺灣成為世界各國學習的典範。
黃尚志熱心推動國際合作,2018年起攜手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先後赴尼加拉瓜共和國、貝里斯及史瓦帝尼等友好國家,協助發展腎臟病及慢性病防治計畫;另主導台灣腎臟醫學會於2021年與國合會共同規畫「友好國家醫事人員訓練計畫」,目前已培訓23名來自史瓦帝尼、貝里斯、聖露西亞、斐濟等醫事人員,並通過測驗獲得學會證書,將臺灣腎臟病防治與醫療經驗廣泛地向國際輸出。
黃尚志教授十多年前便積極深耕高雄市那瑪夏及桃源區、屏東小琉球及萬丹鄉等地的慢性腎臟病篩檢及門診外,2019年起足跡更擴及臺東縣大武鄉,提供專科門診及營養衛教,讓偏鄉地區能夠獲得醫學中心優質的服務,有效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及死亡率。
黃尚志感謝高醫院長鍾飲文的推薦,他表示,得獎不只是領了一份榮譽,也是領了一項責任,以後還要繼續努力。「當醫師要有同理心、關懷別人;在科學上要能夠求知、求真、求善、求美,才能成為一名好醫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