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烏金來了!嘉縣養殖烏魚子產季登場 量少價漲8兩重破千

東北季風起,嘉義縣養殖烏魚子產季登場,漁民忙取雌烏魚卵曝曬加工,沿海布袋鎮及東石鄉烏魚開剖,今年烏魚量質佳無病害。因飼料上漲、氣候異常,飼養成本增,加上疫情及魚塭架光電,不少漁民棄養,量少價漲,濕烏魚卵產地價8兩重1千至1050元,較去年增加50元以上。
嘉義縣是烏魚養殖重要產地,面積逾200公頃,年產量近900公噸,是頂極烏魚子生產基地養殖,漁民採收雌烏大多養3至4年,透過分池人工篩選雌烏,過去偏好高密度養殖,現在多採低密度,讓烏魚品質更好。
烏魚子大盤商蔡義柏說,烏魚養殖放養量少,因太陽能種電,魚塭減少,所有魚類減產,價格都升高,疫情緩和,餐廳、外燴等需求量增加,量少價漲,進口烏魚子因疫情減少進口,產地盤價較去年上漲,濕卵8兩重1050元,25年來新高價。
蔡義柏表示,取卵需人工剖魚,烏魚子產季期間,需求大量工人,但漁村人口老化,缺工普遍,每天工資平均1500元以上,取卵加工處理後的烏魚子,送各地市場銷售,烏魚子處理,剖肚後取腱(胃),取烏魚了子三步驟。
縣府漁業科說,台灣是唯一烏魚人工養殖到取卵的國家,近年養殖技術提升及加工業製程不斷改良,烏魚子供應量大幅增加,風味口感超越野生烏魚子,成為市場主流。冬天東北季風吹拂及陽光充足,成了製作高品質烏魚子絕佳條件,烏魚全身都具經濟價值,包括烏魚子、烏魚膘、烏魚肫、烏魚殼,前三者是大家熟知的「烏魚三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