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中研院「去碳燃氫」展成果 盼創造綠電助減碳

化石燃料「能源危機」蔓延,綠色新能源的開發成當務之急。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年初提出新能源「三箭」,包括「去碳燃氫」、地熱能及洋流能皆有初步成果,其中「去碳燃氫」研究團隊目標今年要將甲烷裂解50%,產生氫氣和固體碳(俗稱碳黑),以達到歐盟的綠能認定標準。據了解,中研院盼與產業界合作,已與綠能使用大戶及發電業初步洽談,盼技術能實用商轉。
中研院物理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陳洋元表示,傳統天然氣發電會排放二氧化碳,而「去碳燃氫」先將甲烷裂解為氫氣和碳黑,接著燃燒氫氣發電,過程不排碳,能將天然氣「灰電」轉為綠電,每噸產生約4300度電力。目前研究團隊已成功將40%的甲烷裂解為氫氣和碳黑,最終目標百分百裂解。
他受訪時展示手中一大罐碳黑,強調去碳燃氫有三效益:協助達成2050淨零、扮演基載電力,以及產生具經濟價值的工業原料碳黑,可用於輪胎、電池與橡膠製品;台灣產業每年需要4萬噸碳黑,全球要1600萬噸,「此技術產生的碳黑可足夠台灣使用,多的可以賣到全球」。
陳洋元說,「去碳燃氫是用在發電廠,台電是最大潛在使用者」,例如可以在天然氣站裂解甲烷,再把氫氣送到發電廠,由台電發出綠電。
另一方面,主持地熱計畫的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建成表示,宜蘭三星鄉紅柴林地區有地熱能潛力,盼明年與中油合作鑽井探勘,了解儲熱層的溫度與範圍。中研院海洋能專題中心執行長吳朝榮說,東海岸擁有「黑潮」洋流能潛力,團隊正在台東外海勘查,預計2年內將100 kW渦輪發電機下水測試,中期目標盼望裝置容量達200 MW。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