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彰縣28年蓋不成一間火葬場 再提案遭居民擠爆抗議...公所又撤回

女星六月47歲考上台師大EMBA 高中學歷拚碩士「手腳都抖」

瑪娃晚上8點30分發布海警 北台灣明迎雨「這兩天」最接近台灣

健康主題館╱沒打新冠疫苗 小心成為變「異株培養皿」

新冠病毒不斷演化,民眾除了維持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更要盡快注射疫苗,以免身體變成「病毒變異株培養皿」,形成更大威脅。圖/123RF
新冠病毒不斷演化,民眾除了維持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更要盡快注射疫苗,以免身體變成「病毒變異株培養皿」,形成更大威脅。圖/123RF

● 新冠病毒持續突變,演化出逾兩百種變異株

● 打疫苗可降低重症、死亡風險,減少病毒隱性傳播

近期Omicron病毒株又冒出BA.2、BA.2.12.1、BA.4、BA.5等變異株,國內外學者觀察發現,新冠病毒不僅持續突變,變異株數量也不斷上升,至今已演化出超過兩百種變異株,且持續演化。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倫提醒,面對這樣此演變,民眾除了維持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更要盡快注射疫苗,以免身體變成「病毒變異株培養皿」,形成更大威脅。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倫。圖/國衛院提供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倫。圖/國衛院提供

廖經倫解釋,Omicron病毒株出現後,許多人成為無症狀的「隱性傳播者」,當病毒株進入未打疫苗者體內,若免疫力又較弱,便可能大量滋長、加速突變演化,形成多種變異株,這些變異株再擴散出去,順利存活的變異株就有機會更強大。

如果注射疫苗,不僅可降低重症、死亡風險,也可減少病毒隱性傳播威脅,更重要的是,病毒株不容易在已施打疫苗者的體內複製存活、擴散,變異機會自然大幅下降。

「病毒持續演化,想克敵制勝、提升整體防疫量能,疫苗與抗病毒藥物是重要戰略物資。」廖經倫指出,未來不僅病毒會繼續演化,也可能出現其他新興傳染病威脅,因此我國必須要有自己生產、研發疫苗的能力,且需要即時掌握感染性疾病資訊,防疫節奏要與時俱進。

提升研發力 國衛院增設實驗室

國衛院團隊將興建生物製劑二廠與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料庫(NIDB),期待我國在防疫戰疫中有能力即時面對重大疫病傳播的第一擊,取得致勝的先機。

即將興建的生物製劑二廠中,計畫建置6條產線與生物安全第三等級實驗室(BSL-3 Lab)、生物安全第三等級動物實驗室(ABSL-3 Lab)等,以利開發高風險新興病原體疫苗。6條產線皆採獨立操作規畫,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縮短準備期,同時降低維持成本,預計於2026年啟用,未來若面臨新變種病毒或新興疾病來襲,便可即時生產緊急疫苗,供第一線醫護人員、軍事與國安人員、邊境檢疫人員先行使用。

病原資料庫 幫助即時研製疫苗

廖經倫表示,未來將會搭配 NIDB「重大傳染病原」資料庫建立,以及各式高品質「模組化」疫苗研製技術平台,包括DNA、mRNA與病毒載體等疫苗技術,研發新興疾病生物製劑與各式緊急疫情疫苗。

平時將先以假想敵標的疫苗進行演練,當有大規模疫情爆發時,可以迅速應變,即時研製疫苗。

廖經倫認為,面對病毒、新興疾病的詭譎多變,在國衛院積極與民間企業、相關學、研及法人機構的攜手合作下,相信我國防疫量能勢必升級,民眾生命安全、健康福祉也能得到更多保障。

疫苗 BA BA.2

延伸閱讀

新加坡准用輝瑞雙價疫苗 滿12歲者可作為追加劑

高雄+4811 公費流感疫苗第2階段開放11月1日開打

莊人祥:BA.5次世代疫苗 最快兩周後安排進貨

醫挺國家隊疫苗被揭「1劑高端都沒打」 本尊反擊網友:快笑死

相關新聞

影/玉山上午7時5分終於降雪 創設站80年最晚紀錄

東北季風及華南雲雨區影響,水氣充沛,玉山終於降雪。中央氣象局說,玉山今天上午6時40分下了冰珠,接著上午7時5分降雪至7...

長壽5月颱瑪娃仍很強 彭啟明分析颱風假機率:沒登陸就不要想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今天中午在「彭博士觀風向」Yahoo! tv直播節目表示,瑪娃颱風從生成距離台灣3500公里到現...

大王具足蟲是什麼?變成料理端上桌 牠真的適合食用嗎?

當大王具足蟲成了餐桌上的佳餚,也許有一些你值得理解的小故事。

首季全台行人103死 不減反升

為了改善交安,交通部日前才定下目標,強調今年行人死亡人數要達到歷年最低,不過昨公布今年一至三月的卅日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八一...

獨/和平護理師遭爆上班5支手機開直播 被批病人命恐被滑掉了

北市聯醫和平院區加護病房一名護理師遭爆,上班忙唱歌、開直播、賺抖內,滑手機更是常有的事,沒做完的工作成同事負擔,更因是資...

第4波新冠疫情延燒 醫曝3大族群最容易延遲就醫

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正在社區流行,除了年長者、兒童為高風險族群外,年輕人、中壯年也須提高警覺,特別是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