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南國漫讀節/潘孟安&鄭麗君談文化轉譯與城市靈魂

文化是個龐大無比的命題,每個人無分國籍、種族、年齡、性別,其實都在其中生活著,並默默透過個人思想和行動,讓文化有了疊加和位移。2022南國漫讀節是全台最具指標性的閱讀活動,由於反應熱烈,特別加開「文化特別場」,其中重頭戲場次在昨日下午於屏東總圖登場,由前文化部長、現任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鄭麗君,以及屏東縣長潘孟安,並由陳明珠擔任主持人,以「文化的多向轉譯與當代解讀」為題,分享如何讓文化被更多人了解與認識,走入大眾心中。
鄭麗君認為文化是從土地上長出來,也存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定義台灣文化,一起參與創造,既繼傳承又創新;潘孟安也認為,文化主體來自人民與土地,如同大樹的生長,先在土地裡尋找養分,往天空找尋向陽的方向,因此他治理屏東任內,對於文化發展秉持「越在地、越國際」的精神,文化治理從土地歷史、生活成長等,在當代社會開啟新的面貌。
文化就在生活裡 呈現最美好模樣
鄭麗君在文化部長任內,對於南國文化非常關心,也大力推動屏東各項文化計畫,如場館再造、創造文化生活圈等,讓潘孟安稱讚「鄭麗君是屏東文化發展的重要推手」。鄭麗君分享自己在屏東的眼見所及,文化如何透過多向轉譯,她認為每位在屏東總圖閱讀的民眾,在不同樓層與設計中,都能找到最舒適的樣子,這就是「文化就在生活裡」的最佳詮釋。
鄭麗君細數文化建設如何快速走入民眾生活中,如8月曾帶家人造訪勝利星村,發現不只是硬體修復,加入獨立書店、建構文化場域、文化商店,呈現出屏東在地的文化,成為非常完美的再造歷史典範,還有台灣設計展、台灣燈會在屏東,從在地的文化出發,發展成專屬於南方的文化風景,「我屏東,我驕傲,屏東成為城市中文化治理的重要典範」鄭麗君表示。
文化才是城市靈魂 讓屏東成為文化燈塔
潘孟安認為「文化才是城市的靈魂」,分享如何讓屏東從文化沙漠,現在成為文化綠洲,未來更希望成為台灣的文化燈塔。從上任之初,他快速翻轉並持續改變,以程式設計師角度擘畫,「每一座城市若是都在追求同樣複製的東西,不能只有華麗建築,更要有文化的內容,基底來自於生活情境,屏東就像一本大書,一場永不斷電的電影」。
因此潘孟安以文化治理屏東,從日常生活加入設計與美學,不僅是硬體場館的再造或活化,各種藝文場館如屏菸1936文創基地、屏東總圖、勝利星村,更有許多活動如藝文沙龍、音樂沙龍等,並加入多元策展,也打造台灣最知名、時間最長的「南國漫讀節」,代表著屏東自創的文化品牌。潘孟安表示,先了解在地文化,並加入當代語言,如恆春半島歌謠祭,讓傳統古調民謠得以傳唱,還加入西方交響樂元素、也打造出音樂劇,讓在地傳統文化經過轉譯,更貼近當代人的生活面貌。
文化的轉譯不是一簇可及的事情,鄭麗君表示「未來是人創造的」,而台灣人先了解自身文化的多元面貌,有了主體性的文化,就能往世界去發展,期待共創美麗的台灣文化。
2022年南國漫讀節將陸續公開其他場次報名,11月5日在屏東總圖將有王偉忠、蔡詩萍對談,11月6日在恆春社福館,特別邀請到曹瑞原與藍祖蔚對談,相關報名請上Accupass網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