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氣候變遷 葛望平:企業要做選擇,決定明天跟未來

歐萊德、聯合報、願景工程基金會今年組成「解凍格陵蘭」採訪團,專題報導推出引發回響,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上月也首度在紐約發表紀錄片,呈現格陵蘭現況,警示世界關注氣候變遷。葛望平說,氣候變遷已是不爭事實,時間有限,每個企業、國民都要做出選擇,「決定明天跟未來」。
為關心氣候變遷,歐萊德今年發起倡議,與聯合報、願景工程基金會組成「格陵蘭遠征隊」,前往北極圈採訪及拍攝紀錄片。葛望平上月受邀參加紐約聯合國大會氣候周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峰會」,並首度公開發表「解凍格陵蘭」紀錄片精華版,引起各界關注。
葛望平近日剛從紐約返台並接受聯合報專訪,他表示,年底就要召開COP27,很多議題需要國與國之間參與,「沒有人是局外人」,企業則可透過專業警醒世人,因此歐萊德決定拍攝紀錄片,希望呈現格陵蘭的氣候變遷現況。
「此次到格陵蘭,一到現場只有三個字,哇、哇、哇!」葛望平說,格陵蘭跟一般人想像差距太大,他從飛機往下看「宛如一片星河」,因為藍色海洋上有密密麻麻的碎裂冰山,相當震撼,冰蓋上還有融冰湖,代表因高溫融化甚至下雨過,「以前雖聽科學家描述過,但親眼目睹卻打寒顫」。
葛望平說,採訪團抵達格陵蘭後就立刻前往羅素冰川,冰川一般都是跟海水銜接,位於冰峽灣出海口處,但羅素冰川卻要往內陸走,因為冰川已經因為暖化而退縮到內陸,他在現場更看到冰川碎裂、聽到宛如打雷的巨大聲響。
「解凍格陵蘭」此行採訪格陵蘭前總理庫皮克‧克雷斯特(Kuupik V. Kleist)、多個科學家、農漁民、考古學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能源公司等各行各業的受訪。葛望平說,採訪團還在西西穆特(Sisimiut)找到海漂垃圾,是一台型號非常久遠的電視機,更驚人的是「台灣製造」,他看到下巴都掉下來。
葛望平說,台製電視機經過全球供應鏈送到經銷商、客戶手上,最後漂到北極海洋,「你的垃圾即使不丟在你家門口,卻還是存在地球上」。最後歐萊德帶回這台電視,準備展示在環境教育館展示,提醒企業在經營思維上要妥善評估氣候環境議題。
葛望平說,格陵蘭已經開始做好氣候變遷的因應跟調適作為,但格陵蘭融冰更會進一步影響全球海平面上升,對沿海低窪城市造成衝擊,世界已經知道解決方案,卻還在等待。
「我很幸運生活在台灣」,葛望平說,他飛了四十多個國家演說、跟當地交流,發現台灣人民環保意識非常高,台灣循環經濟、企業ESG也蓬勃發展,台灣可作為世界的良好模範,他跟外國朋友分享時都無比驕傲,但速度可再加快。
葛望平說,降低碳排放的解決方案,第一是工業減排,第二是「恢復生物多樣性」,這最省錢、也最自然,若可恢復到工業革命前的生態系,二氧化碳排放將可減半,因此「解凍格陵蘭」紀錄片第一次發表就在全球生物多樣性峰會,「我們跟大自然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共存共榮」。
「時間真的很有限,我們這代是歷史上看到氣候變遷最急劇變化的人,也是唯一有改變機會的人」,葛望平說,他從格陵蘭回台灣以後,每天都在思考這件事,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發揮影響力,更要及早做好準備。
葛望平說,根據科學研究,氣候變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COP是為了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協議,而未來各國將著重針對排放大戶,但中小企業卻是全球量體最大的,「氣候變遷不只是大企業的事,每個企業都應該承擔」,企業跟每個國民都要做出選擇,「決定明天跟未來」。
歐萊德公司與聯合報、願景工程基金會共同關注氣候危機,此議題倡議者歐萊德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