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頻尿以為是攝護腺肥大、原來是罹癌 光子刀治療還他健康

一位68歲的開業醫師,近幾年看診時經常頻尿,以為攝護腺肥大而就診,意外發現罹有攝護腺癌約0.5公分大,經以光子刀放射線治療後,攝護腺癌已完全消失,且並不影響工作,讓他解決心中的心頭大患。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醫師梁家郡說,這名開業醫平日患者多,卻經常為了尿急,不得不暫時放下工作,又感覺解不乾淨。泌尿外科醫師幫他做了攝護腺刮除手術,把組織送化驗,發現有少量的癌細胞存在,腫瘤指數為3.5,尚在正常的範圍內,但核磁共振卻看到一顆約0.5公分的攝護腺癌,診斷為第一期攝護腺癌,當時選擇暫且觀察。
一年半後複檢,腫瘤指數升為7.1,超過正常指數4,核磁共振發現攝護腺癌已長成約0.9公分,但他不想開刀全部切除攝護腺,決定接受光子刀放射線治療,希望能保留完整的攝護腺。後來經過每天一次光子刀放射線治療,總計37次,患者的攝護腺腫瘤已完全消失,指數掉到0.76,效果相當好。
他說,以往攝護腺開刀後,患者需要放尿管、掛尿袋,造成生活工作上的不便,但光子刀放射線治療副作用較低,治療期間不影響工作。三年多來,30多位接受光子刀治療攝護腺癌的患者中,有高達90%以上攝護腺癌完全消失,可能因攝護腺癌對放射線的敏感度高,治療的效果也相對高。
梁家郡說,衛生福利部去年統計,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攝護腺癌排名第5,死亡1689人,每10萬人中有14.5人因攝護腺癌死亡。攝護腺癌已成為男性國人常見的癌症,好發於60歲以上的年長者。
由於攝護腺癌的初期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症狀很類似,包括夜尿、頻尿、解尿不乾淨、用力解尿等。在台灣臨床上,有約30%的攝護腺癌患者確診時已經是第四期,癌細胞通常已轉移到骨骼等地方,因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