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哲透露小祕辛 當年得諾貝爾獎被媽媽唸「不老實」

中研院院士李遠哲日前將諾貝爾獎等獲獎獎牌都捐贈給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今天南下參與相關的特展開幕時,透露小秘辛,表示當年獲獎後曾經被媽媽批為「不老實」;而他針對長期關注的暖化問題,表示「年輕人都被騙了」,目前的政策方向是錯誤的,難以遏止環境惡化。
台史博針對李遠哲捐贈的獎牌,特別舉辦「敢與別人不一樣-臺灣科學家的人文關懷特展」,今天揭幕,文化部長李永得、考試院長黃榮村、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及多名院士都到場參與。
李遠哲表示,1986年對他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年,那年春天前往日本分子科學研究所做為期三個月的短期研究,當時答應對方不會離開日本,但沒想到才剛到一周,美國化學學會就通知要頒獎給他,本來想已經答應日本,不去領獎,但分子研究所認為這個獎項很重要,勸他還是要去領獎,他就去了。
沒想到返回日本一周,又接到美國白宮通知要頒發國家科學獎章給他,他又想不去領獎,最後還是分子研究所認為獎項很重要,請他去領獎。
那一年的秋天他獲得諾貝爾獎之後,返回台灣探視母親,結果媽媽不太高興,原因是前一年媽媽曾經詢問他諾貝爾獎的事情,他當時花了很大的功夫說服媽媽「我做的是基礎科學的研究,不會得獎,你不要聽信謠言」,沒想到隔年就得獎了,媽媽不太高興的對他說「你去年為何不能夠老實一點」,李遠哲談到這一段過往與媽媽之間的小秘辛,台下笑成一片。
他表示,一生的目標就是做科學家讓世界更美好,除了追求太太之外,名與利都不是他追求的東西,諾貝爾獎等獎項是跟著來的無可厚非,但不是他追求的,再次把所有的獎牌都捐出,以後也不希望再得獎,最近新竹高中頒發「竹中之光」給他,「我要趕快找個地方丟掉」。他的說法也引起台下一片笑聲。
他表示,捐出奬牌不代表退出江湖,還是很關心了地球暖化、極端氣候的問題,認為目前全球提出來的2050年零排碳、氣球溫度上升不超過1.5度的目標是錯誤的,「零排放是不可能的」。
他表示,年輕人都被這樣子的目標騙了,以為大家要讓世界變得更好,其實目前走的路是不對的,如果大家還是以GDP的成長來作為國家發展的目標,沒有從製造、生產及消費端減少來改善,氣球暖化的問題沒有辦法改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