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曾買鞭炮嚇鳥 野蓮農愛上水雉變身守護者

林務局去年起推動「瀕危物種極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至今有63個鄉鎮、65個社區、1700多人參與。不少農民、居民參與後,才認識石虎、歐亞水獺,有野蓮農過去會買鞭炮嚇跑水雉,現在卻成為水雉守護者,不趕鳥、不灑含農藥稻穀。
在苗栗卓蘭鎮經營生態農場的陳菊英說,她養雞30多年,有一天火雞突然不叫了,「原來被吃掉我們都不知道」,因為工作太忙,根本沒有注意到雞舍當中的雞,「久久就不見一隻」,前前後後大概減損30多隻;後來用捕捉籠抓到一隻像貓的動物,通報苗栗縣府才知道是石虎,後來縣府帶走野放。
「活到5、60歲才認識『石虎』」,陳菊英說,後來她才開始接觸生態服務給付方案,雞舍經過補強後,石虎不再侵擾,她也逐漸認同石虎保育的重要性,更號召社區成立巡守隊,守護人與野生物共享的淺山環境。
在高雄美濃種植野蓮的李煥生說,野蓮的浮葉為度冬水雉提供繁殖場域,為了讓水雉安心生育,他除了維持野蓮水田植生環境以外,也不驅趕野鳥、不灑播含農藥稻穀。
李煥生說,社區還成立水雉巡守隊,每周日固定巡守,但其他時候在田裡「每天早上巡一次、晚上巡一次」,做了一年感覺很好,以前在田裡看到水雉,都認為水雉是來危害野蓮田,他們會用鞭炮或繩子拉線嚇水雉,「鞭炮一個一百多元,現在都省下來了。」
此外,歐亞水獺在台灣僅存於金門,過去許多金門居民卻不知水獺的存在與獨特性,還以為只是「大老鼠」。去年古寧頭社區開始參與生態服務給付,社區總幹事李俊龍說,水獺真的就住在村莊旁的水溝、道路,非常靠近居民的生活環境,他們無法阻止地方開發,但可以透過記錄、調查,了解水獺的生活習性。
李俊龍說,社區跟古寧國小合作,共同負責水獺巡守工作,讓小朋友知道水獺需要保護、而且很有意義,孩子回去會跟阿公、阿嬤、爸媽說自己是「小小巡守隊」,久而久之長輩也會淺移默化,認為水獺很重要,久了以後水獺就會成為社區的榮耀。
花蓮南安部落的布農族青年林泳浤說,他的家園山巒環繞、水源充沛,但都是慣行農田,非常可惜,返鄉後投入友善耕作,也參與生態服務給付計畫,引領族人了解耕作環境改變帶來的生態價值,南安田區現在成了台灣特有魚種「菊池氏細鯽」及瀕臨絕種野生動物「柴棺龜」的庇護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