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裸賣減塑 全聯、家樂福下月起試辦

環保團體調查超市和量販店的蔬果等10類主力商品,一年至少用掉36億件塑膠包裝,倡議蔬果「裸賣」是減塑解方;聯合報記者體檢賣場通路,也發現蔬果包裝情形普遍。環保署昨表示,9月起將與全聯、家樂福兩大通路試辦蔬果裸賣及包裝減量,今年底檢討成果,明年起全面在這兩大通路推動;至於傳統市場等通路,則列下一波改善對象。
綠色和平與成功大學團隊調查發現,超市和量販店這兩種通路的蔬果、洗沐用品等10類主力商品,一年塑膠包裝用量約3萬1025公噸,至少有36億件,生鮮產品的一次性塑膠包裝比率高達9成,且用完就丟,超市每年銷售上億件蔬果,等於同時製造上億件垃圾,政策應介入促成通路業者改善。
成大環工系助理教授林心恬團隊綜合經濟部與農委會等數據,調查超市的蔬果、瓶裝飲料年銷量超過7億件,若能從蔬果品項少用塑膠包裝,可減少垃圾量約8270公噸,相當於1萬6541場淨灘的垃圾量。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凱婷指出,目前環保署的減塑政策,是在2030年達成禁用購物袋、免洗餐具、吸管及飲料杯4種塑膠材質的目標,但政策管制項目太少、速度太慢,應擴及蔬果包裝減量,盡量改由民眾自備購物袋。
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執行秘書王嶽斌表示,生鮮蔬果塑膠包裝減量確實該檢討改善,環保署將優先與國內兩大賣場通路合作,試辦「蔬果裸賣及包裝減量作業原則」計畫,做帶頭示範。三方在年底檢討成果,明年起全面推動。
王嶽斌說,蔬果裸賣及包裝減量的主要原則,包括產地若已裸裝,到了通路就不必包裝,像洋葱、馬鈴薯、南瓜等耐衝擊的蔬果;有機及產銷履歷認證的農產品裸賣,盡量以專區陳列,避免汙染風險;能用一層包裝,就不要用兩、三層;真有必要包裝,改用可重複使用的包材;賣場可提供消費者紙箱,取代產品包裝,也鼓勵民眾自備購物袋等容器。
至於裸賣會改變商品價格標籤及條碼的黏貼方式,王嶽斌說,標籤可直接黏貼或固定在裸賣的蔬果表面,或在結帳櫃檯使用裸賣商品的條碼單,供店員掃描計價,省下再包裝的塑膠袋膜。
王嶽斌表示,試辦時會請通路商提供實質誘因,例如給會員紅利、積點、現金折扣等。通路也應蒐集消費者對裸賣和包裝減量的意見,作為完備試辦計畫的參考。建議第一波優先嘗試裸賣的蔬果,有蘿蔔、甘藷、茄子、青木瓜、大蒜、苦瓜等53項,暫不含有機及產銷履歷的蔬果。
台北市環保局長劉銘龍指出,環保局已率全國之先,在「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中明訂超市、賣場等通路,使用一次性塑膠包材或容器陳列商品,須在一年內提報資源循環零廢棄執行計畫送審,管理過度包裝,一併達到減碳效果。
✨ 2023年「5生肖」太歲當頭狀況多!有哪些要注意、化解法一次看
✨ 5生肖犯太歲轉運靠這次 怎麼安太歲、點光明燈?5大禁忌別犯、兩對象不能點
✨ 越冷越好運! 6生肖過年期間運勢最強「財富、桃花擋不住」
✨ 2023年新春刮刮樂13款一次看 這款每刮必中獎金
✨ 別再講兔年行大運!2023兔年吉祥話盤點 讓你歡喜「把錢兔出來」
✨ 2023過年紅包怎麼包?金額行情一次看 11禁忌犯了小心觸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