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精準醫療冠全球 83基因檢測10疾病風險回饋參與者

「精準醫療」是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趨勢,台灣正跑在最前面。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所所長郭沛恩表示,由中研院與33家醫院合作執行的「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目標收案100萬人,現已有53.5萬人參與,進度超越英、美,是全世界最大、最積極、最具領導地位的計畫。
他說,台灣族群一致性高,全球77億人口又有1/5是華人,TPMI成果不但將為全世界帶來貢獻,也會將珍貴的疾病風險評估資訊,主動回饋給參與者,幫助個人達成精準健康的目的。
健康風險資訊將如何回饋給餐與者?台灣精準健康促進協會秘書長劉怡敏表示,TPMI計畫遵照人體研究法並通過17個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的審查,0到99歲都可以參加,醫院將使用1到2毫升血液進行基因檢測,檢視83個已知與癌症、慢性病、藥物過敏高度相關的基因。
劉怡敏表示,目前參與者可在大約半年後收到加密的電子報告,針對「亮紅燈」項目,報告中也會提供後續建議,包括調整生活習慣、積極篩檢、早期治療等。
劉怡敏說,TPMI也正在發展「疾病風險評估演算法」並且建置App,預計明年3月參與者就能透過App查看10個疾病的風險分數,像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針對高風險部分,App也可提供個別衛教指導。
郭沛恩表示,舉例來說,年過60歲,大約1%台灣人會中風,TPMI可以幫助他們及早找到適當的醫師,或是更積極延後疾病的發生,例如戒菸、控制血壓、調節壓力和情緒等。台灣不吸菸年輕女性的肺癌是個嚴重問題,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偵測基因風險、家族史等綜合評估,有機會在腫瘤不到0.3公分時就偵測到,用最低侵入性的方式切除就能治癒。
「台灣民眾很相信中醫常說的『體質』,現在TPMI等於就是為『體質』作科學算命。」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台灣很多跨國臨床試驗聯盟,收案很少以萬人為單位,但這次疫情疫情讓民眾知道「健康不是第一,是唯一」,TPMI收案反而加速。他相信,TPMI兩年內就能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百萬人收案目標的精準醫療計畫。
目前台灣33家參與醫院中,台中榮總收案10萬人居冠,第二名則是台北榮總,收案7.5萬人。北榮院長陳威明說,感謝病檢部、護理部等部門同仁和主管的大力幫忙,一起推動這個利國利民的大計畫,對於政府、人民、生技產業、醫療院所的發展,都極具重要意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