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今年颱風為什麼還不來? 氣象局一張圖曝原因

八月進入最後倒數,但今年至今仍未發過颱風警報,受到不少民眾注意。氣象局表示,今年受到反聖嬰的影響,使得西太平洋的東風比平常年偏強,再加上台灣附近的太平洋高壓也偏強,讓原本孕育颱風的「季風槽」明顯偏弱,颱風就不容易長出來。
氣象局表示,這個星期「仍沒有」顯著熱帶系統靠近台灣的跡象,不過今(17日)晚到明天(18日)水氣比較多,天氣會稍不穩定一些,外出先看預報資料或帶個雨具備用比較保險。到了周五(19日)之後,則回復上午高溫炎熱、午後有局部雷陣雨的典型夏季天氣。
實際上,根據氣象局統計,近64年「首個」颱風海上警報,發生在4月時,有4次,5月時有15次,6月為17次,7月則有23次,8月5次。
至於最晚颱風的前三名,分別是2010年8月30日的南修颱風、1993年8月17日的塔莎颱風,1997年8月16日的溫妮颱風。氣象局表示,無論如何,今年至少已經第二晚了。
氣象局也提到,因為沒有颱風及西南氣流影響,今年七月到現在,各地雨量普遍比同時期偏少,南部山區的雨量更只有同時期的三成,提醒民眾要記得節約用水。
氣象局表示,目前還處於颱風季的中期,下個星期,南方海面的低壓區會開始有些熱帶系統發展的機率,是否有機會成為颱風或接近台灣,還要再觀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