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走進偏鄉的健保醫療 衛福部加強5G建置落實照護

健保制度實施以來,部分居住在山地離島民眾,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雖然有一樣的健保身分,但陷入就醫不便的困境。為達到醫療平權目標,1999年起健保署全面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目前全台山地離島地區約48萬名民眾,分屬29個山地鄉及21個離島鄉,均納入健保IDS,去年共26家醫院承作,與當地衛生所及診所組成團隊共同照護當地居民。
健保署今與林口長庚攜手舉辦「全國山地離島偏鄉醫療觀摩會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承作桃園市復興區20周年慶祝大會」。健保署各分區業務組及全國IDS承作團隊,共同見證林口長庚醫院於桃園市復興區深耕20年的豐碩成果。
衛福部長薛瑞元說,健保開辦以來已27年,當初實施後即發現居住在偏鄉的民眾沒有醫療服務,會是醫療強度不夠,對民眾就醫是不公平,1999年推動IDS,將地區級以上醫療資源送到山地離島地區,確保當地民眾獲得完整性醫療照護。
薛瑞元說,偏鄉地區醫療人力不足,因此必須由充沛的醫療院所加以協助,如長庚醫院在桃園市復興區已服務20年,整體投入IDS計畫的精神,真的令人感動。如今要透過資通訊的發展,建置5G設備,讓偏鄉網絡更加便利,落實遠距醫療照顧,不受時間限制。有別以往偏鄉多處於資訊落差,因此透過IDS計畫,資訊科技結合醫療這是一大利器,讓遠距醫療有所發揮。
健保署長李伯璋說,許多醫護人員投入IDS計畫的熱忱、熱情令人感動,尤其近年國內新冠疫情,突顯發展遠距醫療的重要性,利用研討會交流各團隊的經驗分享。而對於前往偏鄉服務的醫護人員應給予合理的給付,並推廣民眾善用虛擬健保卡,可以隨時掌握自己用藥、檢查等情形。
李柏璋說,如今須落實分級醫療及部分負擔,因除醫院、醫師外,民眾也應該有負起責任,如有足夠的經費可以增加罕病、癌症等用藥,以及兒童醫材等給付。
林口長庚參與健保署IDS計畫,在缺乏醫療資源的山地鄉桃園市復興區後山與聖保祿醫院共同建置「華陵整合醫療站」。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表示,偏鄉居民就醫或檢查是路途遙遠,極為不便,未來將持續推展復興區IDS計畫山地醫療服務項目及服務範圍,讓更多民眾受惠,也期望打破地域限制及縣市區隔,結合其他縣市地區的醫療資源,締造偏鄉區域聯防遠距醫療網絡,落實關懷偏鄉行動,讓偏鄉居民就醫再也沒有距離問題。
林口長庚醫院表示,近年來山地醫療服務也陸續增加次專科服務、整合在地醫療資源之預防保健,並深入部落提供居家醫療照護、偏鄉校園兒童早療服務、多點式特色專科遠距醫療等服務,建構持續性的照護系統,維護偏鄉離島病人就醫權利,每年服務量均超過1萬人次,急救病患達600人次,年服務滿意度達95%以上。
林口長庚醫院今展示運用於山地偏鄉的心電圖量測結合AI預判心肌梗塞、中風風險、死亡風險等醫療科技應用,輔助偏鄉的醫師在有限資源下更精準處置,加速搶救病患。此外,觀摩會也邀請台北榮總、義大醫院、連江縣立醫院、台東馬偕醫院、花蓮慈濟醫院等承作IDS團隊,分享離島及山地鄉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成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