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死人數9年增3.7倍 民眾黨籲高溫津貼、停班標準入法

極端氣候影響,各地氣溫屢創新高,熱浪不僅衝擊農牧業,熱傷害死亡人數9年也增加3.7倍。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今舉行記者會表示,政府熱傷害防治成效不彰,職安法規應與時俱進,研議提供高溫津貼,並將高溫等災防停班標準入法。
立委蔡壁如指出,熱浪造成秧苗難結穗、木瓜難受粉、蔬菜難生長、乳牛蛋雞減產,熱傷害更是要人命,根據衛福部統計,2012年熱傷害就診人次5萬8千人,2020年暴增到將近10萬人,熱傷害死亡人數也從10人增加到47人,今年7月統計至24日,熱傷害通報更高達556人次,已經是去年同期兩倍。
蔡壁如表示,根據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最新成果報告,健康領域的「高溫關懷服務」近三年只發函兩次,2020年補助經費更只有9萬元。經查,該報告統計,2019年提醒各縣市協助遊民、弱勢民眾避暑的關懷服務中,扇子發35把、緊急收容安置5人次;2020年扇子發39把、緊急避暑9人次。蔡壁如也批評,扇子發35把也列為政績?政府熱傷害防治成效不彰,衛福部嚴重輕忽氣候調適。
立委邱臣遠表示,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今年1月到7月22日全國熱傷害人數累計1079人,其中高雄最多、台中居次、桃園第三。求職網調查也顯示,6到8月高溫季節有65.3%的勞工必須到戶外工作,其中又有54.4%受訪者表示公司未提供預防高溫的措施,超過4成勞工曾因公務曬傷、中暑,3成的人更因此必須請假就醫或休養,勞工為了消暑,平均每月多花2257元在冷飲、瓶裝水、短袖等消暑措施。
邱臣遠呼籲,勞工朋友遭遇熱傷害威脅,勞動部不該只當「旁觀者」,僅僅在旁呼籲企業自主因應。面對日趨嚴重的極端氣候,職安相關法規也應該與時俱進 ,研議提供高溫工作環境勞工「高溫津貼」,補償勞工避免熱傷害的額外支出,如消暑用品、防曬等,並將災防停班標準入法,因應極端氣候下的強風、豪雨、高溫等狀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