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大死因癌症居首 疫情疑加快癌症時鐘

衛福部統計處昨天公布去年十大死因,癌症蟬聯四十年榜首,癌症時鐘又快轉了廿秒,平均每十分十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衛福部統計處副處長劉訓蓉認為,癌症時鐘加快可能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癌症患者因擔心感染,不敢到醫院追蹤而延誤就醫。
死亡數創新高歸因老化和低溫
去年總死亡人數為十八萬四一七二人,與前一年相比增加一萬一一○五人,創歷年增幅新高;死亡率及標準化死亡率也是繼一○五年後首次同時上升。劉訓蓉表示,分析去年死亡人數增加有二大原因,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快速增加及去年一月有長達九天低溫所致。
另外,去年台灣因防疫有成,肺炎、流感死亡人數連續二年下降,意外事故死亡人數創歷史新低。衛福部分析,去年八九六人死於新冠肺炎,其中七成七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死亡年齡中位數為七十二歲,疫情影響死亡人數不大,反而是低溫受到的影響較大。
專家促分析疫情是否超額死亡
針對衛福部將死亡人數創新高歸因為「老化」及「低溫」,台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認為應拿出顯著比較數據證明。他說,當死亡率及標準化死亡率同時增加,十大死因排名又沒有太過明顯變化,應思考十大死因外的因素,衛福部應分析疫情是否造成超額死亡。
衛福部公布去年十大死因排名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與前年相比,高血壓性疾病排名由第七名升至第六名,事故傷害則降為第七名。
位居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死亡人數為五萬一六五六人,占總死亡人數百分之廿八,八成六集中在五十五歲以上族群。若單就癌症分析十大癌症,去年仍以肺癌居首位,其次依序為肝癌、大腸癌、乳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排名與前年一致。
疫情可能是延宕診斷出新患者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高齡化社會癌症患者會隨之增加,疫情可能是延宕診斷出新患者的因素,不過仍需要再觀察一到二年才能看得出新診斷癌症患者是否受疫情影響。不過,有可能在疫情期間,患者擔心染疫而延後就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