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羽毛廢棄物轉為飼料 台大研究多加了這項技術

因應氣候變遷及推動循環農業,農委會106年起透過「精進飼料品質、安全管理及開發飼料資源」計畫,鼓勵大專院校開發飼料;國立台灣大學研究團隊運用微生物發酵技術,改善傳統羽毛粉製程,提供羽毛廢棄物轉化加值為優質飼料。
農委會表示,羽毛為家禽屠宰大宗廢棄物,每年產生4萬公噸的廢棄羽毛,現行是將羽毛高溫高壓處理化製(焚化),再以水解羽毛粉的形式作為飼料原料,常因化製條件不當或受胺基酸組成限制,大幅降低羽毛粉的利用價值。
台大研究成果顯示,運用篩選出的微生物進行發酵,除可改善羽毛胺基酸消化率外,也可利用菌體合成的菌體蛋白,改變其胺基酸組成;另採用固態發酵可省除高溫高壓化製程序,兼具低耗能、降低碳足跡及提升廢棄物利用效率。
農委會說,這項新技術解決商業上化製羽毛時大量耗能,改善羽毛粉胺基酸不平衡的缺點,目前正進行白肉雞生長試驗及相關經濟效益評估,未來可推廣用於產業實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