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用廚餘前奏? 農委會禁擬家戶廚餘養豬遭反彈

為擴大防堵非洲豬瘟,據了解,農委會上月向行政院提出家戶廚餘不得進入養豬場的新政策,餐廳、學校、部隊、機關等廚餘則可繼續使用,農委會原研擬今年7月1日上路,但遭到地方及豬農強烈反彈,質疑家戶廚餘跟其他廚餘沒有差別卻遭禁用,更會造成清運困擾,政策暫時「卡關」但仍持續推動,被視為全面禁用廚餘的前奏。
為因應家戶廚餘擬禁入養豬場政策,環保署近期兩度召集各地方政府環保局研商,要求及早備妥家戶廚餘去化及清運措施;一名與會人士表示,許多縣市環保局都感到頭痛,質疑此政策根本沒有理論依據,看不出家戶廚餘跟餐廳、學校、部隊廚餘差別何在。
與會人士指出,目前家戶廚餘去化沒有太大問題,但清運會造成環保局很大壓力,例如一個縣市可能有數千棟住宅大樓,過去很多廚餘都由養豬戶去收,若未來廚餘不能進入養豬場,這些住宅大樓勢必得另外處理廚餘,環保局可能需要重新規畫清潔隊收運方式,連整個清運路線恐怕都要更動。
據了解,農委會政策遭不小反彈,地方認為政策上路需要時間,也不是隨便說家戶廚餘風險高就可以禁止,「根本說服不了人」,決策過於草率、也沒有配套;另外目前國外玉米飼料等都在漲價,若擴大禁用廚餘養豬恐造成飼養成本加重、豬價也會進一步上漲,農委會近期對豬農都稱7月1日禁用家戶廚餘的期程並未定案,仍在溝通當中,目前沒有上路時間表。
環保署統計,現在全台廚餘養豬家數約有420家、實際養豬頭數35萬頭;國內平均每天回收1225公噸養豬廚餘,其中453公噸、37%來自家戶,最大宗則是餐廳、旅館、大賣場,每日551公噸占比45%,其餘才是來自機關、學校、監獄、部隊,每日221公噸占比18%。
環保署表示,無法進入養豬場的廚餘可以堆肥化或改作生質能源,去化量能足夠,會配合農委會政策規畫協助推動。
外界質疑家戶廚餘收運時可能跟餐廳、學校廚餘混在一起,根本難以落實分離廚餘,環保署表示,家戶廚餘可以由清潔隊處理,或是住宅大樓找民間清運公司,至於學校、餐廳、軍隊、監獄等廚餘可由豬農清運,高溫蒸煮後養豬。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