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鉀症精準醫療 三軍總醫院獲生技醫療金獎、SNQ標章

低血鉀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電解質異常,若未及時診斷,輕則併發肢體癱瘓,嚴重時可能產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與呼吸衰竭。三軍總醫院腎臟內科團隊致力研究近30年,今年以「低血鉀精準化醫療」3大創新,榮獲第24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金獎暨SNQ國家品質標章。
由三軍總醫院院長王智弘、腎臟內科教授林石化領軍,三總腎臟內科低血鉀團隊以「低血鉀精準化醫療:從臨床到基因與人工智慧醫療」主題,切入診斷、治療、監測等面向,整合跨領域技術,快速精確地鑑別低血鉀的成因,並即時掌握病況與數值的變化,提升治療與照護品質。
此次3大創新方法,包括由三總團隊研發的「單次尿液生化鑑別方法」,有別於收集24小時尿液的傳統方式,改採單次尿液分析,並在2至4小時內,依據尿液的鈉、鉀、氯及肌酸酐等數值,即能快速做出分析與判定。
而在低血鉀症中,最難辨明的遺傳性腎小管病患,基因檢測往往需耗費數月時間,才能獲得初步的結論,導致病患治療遲延。三總團隊發現,台灣「吉特曼氏症」的帶原率非常高,因此特別針對台灣人「常見22個突變熱點製作篩檢盤」,僅需要3步驟、4小時,就能獲取報告及早診治,大幅縮短檢測時間。
此外團隊首創以「人工智慧輔助心電圖」,透過深度學習來定量鉀離子濃度,簡化低血鉀的監測流程,免除病患多次抽血的不適,大幅縮短等候報告時間,僅需將心電圖上傳,15秒內即可獲得血鉀濃度的預測數值,病例用全球首創的警示系統,傳送的醫師手機和醫院資訊系統,醫師可做及時診療參考。
人工智慧輔助心電圖技術,目前已取得台灣專利,美國專利正在申請中,並與國內各科技大廠洽談技術轉移,團隊也將該技術推廣至分院及北市緊急救護系統。另持續發展穿戴式心電圖裝置的人工智慧輔助判讀,以期能提供更多、更即時、更準確的監測服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