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衝擊日益加劇 林佳龍籲佈建科技防疫網

全球氣候異常,極端天氣發生機率增加,所造成的人命與經濟損失規模也不斷擴大。近日舉辦的「亞洲防災高峰論壇」就探討該如何因應。交通部前部長、現任外交部無任所大使林佳龍認為,應加快運用科技降低災害的衝擊,建立「科技防疫網」補強人力無法達成的工作。內政部消防署長蕭煥彰也說,災害的預防及應變已很難僅靠政府或特定專業的力量,應朝深化自助、互助努力方向。
面對環境變遷與災害風險提高之嚴峻挑戰,聯合國多次呼籲各國政府須積極面對。去年底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明確計劃減少煤炭用量的「格拉斯哥氣候協議」。林佳龍認為,這樣的國際趨勢具體考驗一個國家「數位治理」與對外「跨域合作」的能力,如何透過結合防災科技、工程佈建、及數據監測技術,打造永續發展與物聯智慧化的防災新時代,是因應環境變化的基礎工作。簡言之,得加快運用科技降低災害的衝擊,透過建立「科技防疫網」來補強人力無法達成的工作。
林佳龍表示,在台中市長任內時,台中市消防協會即強調智慧防災,並與日、德、越南、菲律賓國際交流,同步擴大經驗、數據。太魯閣列車事故發生後,也推動成立「台灣消防發展與交流協會」,為消防救災人員盡心力外,也盼推動與新南向國家的交流,強化台灣在亞太區貢獻,讓台灣成為「印太地區防災人才培育訓練中心」。
蕭煥章則說,最完善的防災制度要由下而上,由基層自發性共同參與及建立而成,目前政府正朝災害防救、民力運用和產業合作等3個面向進行,藉由防災士、韌性社區、企業防災與民間基金會合作推動防災,配合全民防衛動員政策,結合全國義消與災害防救志工,實施專業訓練並補助採購高科技救災裝備,並鼓勵消防替代役加入義消,以提高救災能量。
蕭煥彰也認為,民眾平時應強化自身防災避難能力,做好防範及因應措施訓練,於災難來臨時自助互助,落實「民眾自主管理,企業責任承擔」,凝聚全民防救災共識。
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長彭啟明表示,此論壇除了本國經驗分享外,也邀請菲律賓、澳洲等等亞太地駐台辦事處,就各國防救災進行交流分享,民眾若想對防災安全觀念有更深入了解,可到南港展覽館參觀第23屆安全科技博覽會,展示會現場匯集台灣及全球重要安防製造商,也有資通訊、軟體、系統整合商參展,可觀賞到安全科技融合AI人工智慧、物聯網/資通訊、自動化、感測等應用產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