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職業病國際研討會籲重視職場及全人健康

近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台灣人民的生活與勞工的工作條件造成巨大改變,「2022職業衛生暨職業醫學與護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於四月廿二日至廿四日在成大舉行,將針對後疫情時代的室內空氣品質、職場健康管理與危機應變以及產業變遷的挑戰與因應等進行討論。
「2022職業衛生暨職業醫學與護理國際學術研討會」由成大、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台灣職業衛生學會、台灣職業健康護理學會、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與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共同舉辦,以「後疫情時代的健康職場及全人健康」為主題,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探討職業衛生與環境職業醫學。
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線上參與開幕致詞指出,成大在民國76年即成立工業衛生與職業醫學領域學科,與中央共同投入南部職業安全健康與防護相關議題,協助政策推動。面對主觀環境的變動,期待研討會的舉辦能使眾人合作交流並達成共識,造就下世代人群身心安適的生活及工作場域。
勞動部次長王尚志表示,我國為響應國際勞工組織(ILO)所訂定的「世界職業安全衛生日」,也將4月28日當周訂為「全國職業安全健康周」,鼓勵企業重視勞工安全衛生與健康,一起營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將於今年5月1日開始施行,以專法將「勞工保險條例」的職業災害保險以及「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相關規範整合,期達成「健全職業災害勞工診斷、補償與重建之服務體系」的國際公約願景。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員工的健康是企業的資產,有好的員工健康才會有優質的企業競爭力;而有了好的工作環境,員工也會有幸福家庭,也能讓大家無憂的在職場上為這片土地努力。」期待在政府積極推動法令落實之餘,也能將學術端的成功經驗透過學術研討會與各界分享。
其他與會專家還有職業安全衛生署署長鄒子廉、台南市勞工局局長王鑫基、台南市衛生局局長許以霖、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李俊璋、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陳保中、台灣職業衛生學會理事長陳叡瑜、中國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理事長楊振昌與台灣職業健康護理學會理事長王紫庭。
接續三天論壇,涵蓋「職業醫學與勞動法案例論壇」、「高風險勞工的疾病預防與健康服務」、「作業環境測定制度探討」、「職災勞工的復工、強化與重返職場」等議題,探討增進勞工福祉的良策。另外,去年9月 10 日起, 具流行病學共識且因果關係明確的疾病項目已納入農民職災保險給付職業病名單,後續將逐步增加農民職業安全保障範圍,論壇也邀請國內農民職業傷病相關領域專家進行會談,討論農民職業傷病發展現況。
●2022職業衛生暨職業醫學與護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https://oheomonc2022.toha.org.tw/home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