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犬貓寵物遭虐、遺棄死去 民團籲管理繁殖買賣

台灣愛鼠協會、刺蝟照護推廣協會等動保團體,今早與跨黨派立委在立院召開記者會,披露全台許多寵物店及私人繁殖場,提供民眾錯誤的飼養資訊,更涉及虐待動物與不當飼養,呼籲政府優先將鳥類、兔子、鼠類與刺蝟納入特定寵物管理。出席立委也呼籲,應加強飼主與商家的生命教育、辦理飼養登記,以及提供飼養指引。
農委會「寵物管理科」本月初掛牌成立,承諾會將非犬貓寵物納入管理。為了敦促政府,動保團體召開記者會並公布影片,顯示有鼠隻商家,對於動物的習性完全不瞭解,給予民眾錯誤的飼養資訊。刺蝟的私人繁殖場則是環境狹小髒亂,還將受傷的刺蝟丟棄野外,無尊嚴地死去。
愛鼠協會理事長張勝鬘,將一隻協會救援的鼠隻帶來現場,表示有民眾在家中過度飼養70隻鼠,無力照顧造成環境擁擠窘迫。她說,愛鼠協會至今已救援超過4200隻鼠類,「而且這個情況不斷在增加」。
張勝鬘說,非犬貓的寵物業亂象層出不窮,包括商家本身不當飼養,說出不當的銷售說詞,也不主動告知飼養的難處。民眾將小動物帶回家後,就複製了商家的不當飼養,嚴重剝奪動物福利,最後惡意棄養。
刺蝟照護推廣協會理事長黃士玲,也公布刺蝟遭到繁殖者不當對待的照片,包括籠子空間狹小,塞滿超過十隻刺蝟,食物和水源皆不足,「刺蝟有地域性,關在一起就會打架,所以我們救援的刺蝟都有受傷,例如發炎、生重病無法康復、寄生蟲感染」。許多受傷、狀況不好的刺蝟,遭到業者棄養在偏遠山區,任他們自生自滅。
黃士玲提出四大訴求,包括:(一)源頭管制,限制新興寵物的輸入。(二)擴大特定寵物名單,管理繁殖買賣。(三)訂出運輸、受傷就醫和飼養原則。(四)面對高風險入侵和高疾病傳播物種,以及無法維護動物福利之物種,應加嚴管理。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表示,新興寵物風潮興起,包括天竺鼠和刺蝟等,但是很多飼主在商店看到可愛小動物,帶回家卻不知道如何飼養,「變成另一種災難,另一種對於動物的虐待」。她認為,對於特定寵物應該管制,也必須加強對於寵物商家的生命教育,「加強管理,賦予商店或飼主責任」。她也呼籲,應加強其他寵物的登記制度,「要求相關單位增加管理和法令的修改」。
民眾黨立委蔡壁如表示,必須要從源頭來管理特殊寵物,應該辦理飼養登記,擴大對於特殊寵物的定義,納入非犬貓,「要讓業者有法可循」。根據2005年調查,全台有5%家庭飼養犬貓以外的寵物,例如體型巨大的麝香豬,「現在比例一定更高,只管理犬貓一定不夠」。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說,以刺蝟為例,全台有超過2萬名飼主,兔子和鼠類數量一定更多,很多民眾因為卡通熱潮而一窩蜂養寵物,「但一段時間後,棄養風潮隨之而來」。他建議政府應訂定對於業者或飼主的指引,必須比照犬貓,才能合理對待動物,接下來要推動修法,一步一步地規範業者和飼主的責任。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這幾年動保法施行下來,「發現以往管理的重點強度都在犬貓」,而非犬貓寵物的飼養越來越普遍,因此成立寵物管理科,將積極建立寵物分級管理的配套措施,「包括指引,或是行政命令,涉及法律的也會積極研擬」,有信心解決問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