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滑越焦慮 兒盟調查 :近9成兒少出現社群恐慌

據兒福聯盟調查,66%兒少認為「在網路上交朋友比在現實生活中交朋友容易」,但隨著網路社交成常態,進而也衍生了「社群恐慌」現象(Fear of Missing Out,FoMO),高達近9成兒少曾有任一項社群恐慌狀況。兒盟也示警,近來新興社交APP「Zenly」不但有暴露兒少隱私疑慮,使用Zenly的兒少遇到網友提出特殊要求的經驗也比其他未使用兒少多了近1倍。
兒盟指出,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有66%的兒少認為「在網路上交朋友比在現實生活中交朋友容易」,但有26.5%的兒少曾遇過網友提出特殊要求,較2020年增加6.3%。
兒福聯盟政策中心資深主任李宏文表示,網路世界雖然擴展了孩子們的視野和交友圈,但長時間在虛擬世界中進行社交活動,各項網安危機也伴隨而來,根據兒盟調查,每4位孩子就有超過1位曾遇過網友對他們提出如交往、見面甚至是傳私密照等特殊要求,兒少若無判別能力去拒絕配合,人身安全堪慮。
此外,一項因網路社交而產生的新議題「社群恐慌」現象(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也影響兒少身心發展。根據兒盟進行「台灣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暨社群恐慌現象調查」中發現,86.9%兒少曾有任一項FoMO狀況,社群恐慌造成的焦慮感會讓人持續想知道別人動態、行蹤,陷入與對方比較的心態,也會因害怕錯過各類訊息的心境下,反覆查看社群並增加使用時間,如此不安致使23%的孩子表示已產生孤單、自卑等負向情緒。
而近來的新興社交軟體的「Zenly」,約每3位年輕學子就有1人下載使用(33.4%),李宏文說,這款兒少趨之若鶩的社交app,被網友戲稱為冰棒,準確的定位功能可即時顯示使用者位置、手機電量等,不但讓兒少隱私無所遁形、陷入加與不加的友情兩難,有社群恐慌的孩子一旦接觸Zenly,焦慮、失眠等負向情緒也會比未使用者來得高,調查還發現,使用「Zenly」的兒少遇到網友提出特殊要求的經驗(36.8%)竟比其他未使用兒少多了近一倍(22%)。
李宏文表示,兒盟整理了國際通用的社群恐慌(FoMO)的檢測表,提供家長和兒少下載使用,讓親子有自覺地理解自己網路使用和被影響情形。兒盟也呼籲網路社交平台業者應提供警語並告知求助管道,業者也應提供並宣導兒少求助管道及檢舉機制。
若兒少在使用網路時不時感到焦慮、不時查看手機或更新、確認其他人動態,甚至因此失眠且影響生活,兒盟建議,可先透過社群恐慌量表初步了解是否有求助需求,也可與兒福聯盟踹貢少年專線服務聯繫(0800-001769),或至身心科門診接受醫師完整評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