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味、再生能源仍有疑慮 濱江水資中心二闖環評失敗

台北市衛工處計畫在北市濱江街興建濱江水資源再生中心,去年8月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會議,因再生能源、異味監測等闖關失敗,今再召開會議二度審理,仍有委員認為開發案恐造成汙染、異味、死魚等情況,加上基地鄰近松山機場,卻規畫景觀台,恐有飛安疑慮,最終仍未通過環評,並要求開發單位1個月內送件重審。
台北市政府評估至2032年,汙水量每日高達95.73萬噸,然現有的迪化、內湖汙水廠日汙水處理量僅50萬、24萬噸,遠超過其設計處理能量,若濱江水資源再生中心新建完成,平均日汙水量為16萬噸,最大日汙水量達19.2萬噸,除滿足北市基本汙水處理需求,也提供再生水作為多元供水來源。
濱江水資源再生中心基地面積約5.05公頃,除有汙水處理設施、紓流站、機房,還規畫飛機景觀公園、滯洪池及汽機車停車場。開發單位表示,依委員建議,已完成WASP模擬值評估,在夏季水質及低流量部分,河川氨氮將微幅增加、但溶氧也會提升 。
放流管線位置也依委員意見變動,原放流管線位置規畫在圓山河上游約100公尺處,為避開大佳河濱公園遊客密集區、龍舟段,將遷移至圓山河下游約400公尺處,並加嚴排放水質,生化需氧量加嚴至小於8mg/L、氨氮排放加嚴至小於5mg/L、溶氧自主加嚴至大於4mg/L。
再生水部分,加氯後的處理水將使用在設備清洗、植栽澆灌、消防補充、街道清洗等,沒有加氯、經三級處理後的放流水,可補助基隆河增加水中溶氧;再生能源部分,開發單位表示,因基地在松山機場旁,若設太陽能板恐有飛安疑慮,但承諾在迪化廠及民生廠設太陽能板,其面積及容量將符合設置用電5%以上規定。
但環委顏秀慧指出,開發單位雖提出異味即時監控設備,但沒具體講如何監控及異味巡檢頻率,環評會主席林鎮洋表示,汙水處理廠是鄰避設施,盼能成為環境友善設施;另多位委員認為,考量周邊仍有8位里長具名反對汙水廠開發,開發單位應提出濱江汙水處理廠替代方案,考慮從現有汙水廠擴建提高處理效能。
發言陳先生表示,北市汙水雖有多個主幹管,但並不會經過基隆河,北市衛生處卻要在基隆河中游興建汙水廠,並將放流水排至基隆河,過去調查就可發現,基隆河最大汙染源為內湖汙水廠放流水,濱江汙水廠就是再度汙染基隆河。
環委陳起鳳則表示,衛生處原稱濱江汙水處理廠因近機場,設太陽能板有飛安疑慮,要用購買綠電彌補再生能源,後來又改成在迪化或民生污水廠設綠電,質疑其可行性;環委楊之遠建議,衛生處應將乾旱造成汙水處理廠操作影響納入考量;而環委張尊國則說,基隆河死魚事件頻傳,顯示目前標準Q75流量不夠,還能加強。
大佳里長莊欽億表示,濱江汙水處理廠周邊土地早在40年前就納入廠址,已閒置40年無作為,現在又要擴大徵收土地,甚至要在松山機場航道下規畫觀景台,質疑該處屬飛航管制區,設置觀景台難道是鼓勵民眾逗留?恐有飛航疑慮。
衛工處表示,異味部分會連續監測,每季還有1次官能測定,汙水廠也會24小時派人值班,若接獲民眾陳情異味將立即處理,並將極端氣候及勞安會納入報告;內湖廠將在2027年要求廠商把汙水處理提升至三級處理,目前正在興建中的民生、濱江廠也會採三級處理。
經環評會討論後最終仍未通過此案,委員對於開發案再土地徵收、汙泥消化處理、再生能源發電、死魚等部分有疑慮,也認為衛工處應補充報告異味監測方式及異常事件應變措施通報,要求開發單位1個月內送件重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