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廢水擬每日排放500立方公尺 海底隧道後年完工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去年底正式提交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計畫,原能會今天公布相關內容,東京電力公司將建造一公里的海底隧道,藉此排放稀釋100倍以上的含氚廢水到海洋,預計每天排放500立方公尺,目標2023年4月完工。
東京電力公司2021年12月21日向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提送「特定原子力設施實施計畫變更認可申請書」,為福島核災含氚廢水海洋排放的實施計畫,東京電力公司基於福島第一核電廠現有的「多核種液體處理系統」(ALPS)設備,規畫再增設稀釋排放管路等相關設備。
根據計畫內容,ALPS新增的設備主要功能是將含氚廢水以海水稀釋至100倍以上之後進行排放,包括新增設備管路如何防止洩漏、誤操作、腐蝕,以及長時間停止等狀況;新增設備主要部分有「測量確認用設備」、「輸送設備」、「海水稀釋設備」、「排放設備」等部分。
測量與確認用設備主要由「確認用桶槽」、「攪拌機」、「循環幫浦」、「循環配管」組成,主要以廠區內含氚廢水K4貯存區域的桶槽做配置,每10個桶為1組,共規劃3組(30個桶槽),每周由各組交替輪流執行稀釋前含氚廢水的接收儲水、均勻攪拌與濃度量測,以及量測合格後輸送稀釋設備等3項工作。
輸送設備是將濃度量測後的含氚廢水,由確認槽(樣本槽)輸送海水稀釋管,共有兩套傳輸管路,一套運轉、另一套備用,並包含緊急關閉的閥門。為防止海嘯,海嘯阻隔牆之內和外各有一個緊急閥門。目前規畫每天排放的含氚廢水約500立方公尺。
海水稀釋設備指的是從樣本槽量測合格的含氚廢水,將透過輸送設備傳輸至海水集流管,海水集流管從五號機取水管路汲取海水,分3條管路輸送大量海水至「排水立坑」,以作為稀釋之用。每條海水輸送管路配有1台海水幫浦,每天汲取的海水流量有17萬立方公尺,3台幫浦每日可汲取超過50萬立方公尺的海水,用來稀釋每日排放的500立方公尺含氚廢水,稀釋程度可達100倍以上。
排放設備主要目的是將稀釋後的含氚廢水排放至離岸約1公里距離的海域,該設備由「排水立坑(上流槽、下流槽)」、「海底隧道」及「排放水口」組成。隧道採用潛盾工法建造,並考量防水功能及耐震等災害防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