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外銷大陸多一成 學者:解決防檢疫問題把餅做大

即使受到中國大陸禁止台灣鳳梨、鳳梨釋迦、蓮霧影響輸往大陸,我國農產品出口大陸仍比前年增加一成,仍是我農產品外銷最大國;學者認為,補貼無法長久,政治力也不能影響自由貿易;大陸沒有因為水果事件,而不進口台灣其他的產品,我國應該找出問題,解決防檢疫問題,把外銷的餅做大。
農委會前主委陳保基表示,自由市場經濟政治力是影響不了的,說要分散市場,花了很多成本、很多錢補貼,補貼不可能長久,最後生鮮農產品貿易結果仍選擇中國大陸,以鳳梨釋迦來說,光運費補貼就超過百元,遠高於鳳梨釋迦本身的價值,這是很大的諷刺;若一切仍以台灣價值為出發點,最後傷害的還是我國農業。
他也提醒,除了整體農產品貿易逆差擴大外,我國與中國大陸的貿易逆差也在擴大中,他舉例,我國大量依靠中國大陸的中藥材,幾乎民生基礎產品都離不開大陸,值得警惕。
台大農經系教授雷立芬表示,大陸因為介殼蟲事件,禁止我國鳳梨、鳳梨釋迦、蓮霧出口大陸,檯面上的話,我們講過就好了,最終還是要好好做事,實際上去年出口大陸的產值增加了,對方也沒有因為這些水果,而禁止採購我國其他農產品。
雷立芬表示,雖然說不要只依靠中國大陸一個國家,但最重要的是要把餅做大,除了大陸以外,美國、日本的出口也增加了,這也是好事,並非有了其他國家就放掉大陸市場。
她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整體農業貿易逆差持續增加,表示各種糧食、大宗物資很容易受到國外進口價格影響,玉米價格稍微上漲,國內的豬肉、雞肉價格就上揚,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糧食通膨厲害,運費高漲也都反映在價格上;逆差不太可能有翻轉的機會,要縮小也困難,能夠持續維持一定比率就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