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費率到底多少 環署不鬆口

環保署昨針對「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舉辦第二場研商會議,會中聚焦碳費議題。
外傳未來每公噸僅收一百多元碳費,學者建議應逐年調升以達國際水準,環團也砲轟碳費過低只會讓二○五○年淨零碳排承諾跳票。不過,環保署始終未鬆口碳費費率。
這次草案最重大變革之一,是新增中央可徵收碳費。但具體徵收對象、費率及差別費率都留待子法再訂,母法未明文碳費底價或計算公式,僅說會「定期檢討」。
費率「不是靠喊價」
綠色和平說,碳費費率「不是靠喊價」,要有模型研究作為學理基礎;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若要達到升溫一點五度以下目標,台灣二○三○年前碳定價要達到每公噸七十五美元,也有學者研究台灣企業減碳成本為每公噸一千七百元。未來碳價費率若遠低於此,根本無法提供減碳誘因,淨零碳排承諾將跳票。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認為,除了環保署徵收碳費,財政部也應修法徵收碳稅、能源稅及碳邊境稅;且碳稅、碳費的總額應逐年遞增,如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建議每公噸收取三百元,每年成長一成,遞增若干年後,就可達到國際水準。
環保署說,直接在母法訂費率,未來將沒有調整空間,但會綜整意見再調整草案。至於財政部是否也要訂定碳定價機制,在我國能源轉型白皮書有提到規畫能源稅,財政部會有相對應處理。
大戶排放 占全國八成
此外,碳費初期徵收對象擬限「排碳大戶」,外界認為是「抓大放小」,連產業界也曾反彈不該針對特定行業。環保署則說,目前每年碳排逾二點五萬公噸的「排碳大戶」,全台雖僅二八七家,但排放量已占全國八成,包括電力、鋼鐵、石化、化材、水泥等,會優先徵收,未來也會分階段再擴展到其他業者。
至於草案將碳費納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專款專用於減碳工作。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說,產業轉型過程中,勞工最易受到首波傷害,基金應優先幫助勞工及受害者,落實「公正轉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