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悶壞了!身心憂鬱成疫後重要課題 醫師提3要點安定心神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爆發後,整體社會在疫情衝擊下充斥惶不安氣氛,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指出,疫情期間,逾4成民眾出現心理或行為健康問題;統計北市2020年至2021年9月社區心理諮商門診,憂鬱及焦慮議題位居首位,醫師呼籲民眾可透過3要點安定心神、重歸生活步調。
疫情期間改變人們互動方式、生活與消費型態、關係與親密感,導致民眾恐缺乏安全感及失落情緒,更因疫情間喪失自由、失去工作、被迫取消重要活動,甚至因親友感染新冠肺炎離世感到情緒失落。
北市聯醫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主任吳孟璋表示,疫情變得如何沒人知道,未來的不確定,變成唯一確定的事情,而我們能做的事就是把握當下每一刻,盡力完成自己能做的,並把它做好。
醫師提出3要點幫助自身安定心神,第一,「要接納善待自己」,面對不安與失落時,會體驗到許多情緒,包含害怕、擔憂、懷疑、悲傷等,試著不批判自己、不評價自己,允許自己感受它,如實接納、正視自己的各種情緒,才能穩定自我。
第二,「要充實正向能力」,一旦專注於當下,全心投入平凡家庭事務,會發現如洗衣、拖地等日常瑣事,也有意想不到的幫助;試著從改變獲得能量,如更珍惜親友間感情及學會使用電子產品、為自己安排活動如聽音樂等,均可成為穩定心理的正向能量。
第三,「要增加社交連結」,透過人際交往與他人生命交流,藉此看到不同觀點及更多可能,在面對不安與失落時,除親友陪伴支持外,也可向專業心理支持中繼站如北市社區心理諮商門診尋求協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