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倦怠沒食慾、吃少卻易胖? 中醫「補捨體流」各有食補良方

健康是現代人非常關心的問題,有時即使沒生什麼大病,也還是會有疲勞、失眠等等的問題纏身。最近日本就有中醫師,以中醫的角度分析,該怎麼靠飲食改善身體狀況。
根據日本媒體「日刊SPA!」報導,開設「藥石花房 幸福藥局」的中醫院長幸井俊高認為,靠著維持身體健康,讓體內環境達成平衡,是讓自然恢復力增加的不二法門,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器官退化,更需要多加留意。因此在中醫裡,認為平常時吃東西與生活習慣就非常重要,基本概念與西醫「頭痛醫頭」的有所區別。
幸井指出,中醫把人分為「補捨流調」四大體質。身體內的必要營養不夠為「補」、體內容易積留過多養分為「捨」、身體循環能力差為「流」、自律神經和內分泌容易失調等為「調」。
幸井分析這四種不同的體質,容易出現以下症狀,並且可以透過攝取什麼飲食改善:
「補」
症狀:食慾不振、吃得少卻容易胖等等
適合食物:蕃薯、番茄、豆腐、波菜、豬肉、深色蔬菜
「捨」
症狀:倦怠感、身體腫脹、便秘、想吐等等
適合食物:蘿蔔、豆芽菜、牛蒡、海藻類、瓜類、夏季蔬菜
「流」
症狀:心情憂鬱、頭有刺痛感等等
適合食物:洋蔥、小白菜、蚵仔、青魚類、香氣良好的蔬菜、海藻類
「調」
症狀:體質冷、頻尿、容易淺眠等等。
適合食物:黑豆、山藥、花椰菜、核桃、栗子、鮭魚、蝦、雞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