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機今年已有5件「鳥擊」追平去年紀錄 將靠這幾招防治

「鳥擊」是飛機在飛行時最常發生的事件,嚴重的話恐怕影響飛安。根據桃園機場公司統計,今年1到9月,已有五件鳥擊事件,追平去年整年紀錄。桃機說,安全為機場經營最核心議題,為了維護航機起降及場面滑行過程中的飛航安全,持續以場面巡查及設置阻隔設施加強驅鳥作業,也進行鳥相、蟲相調查,透過大數據資料分析,掌握機場內各種鳥類動態,也研擬相關防制措施,以標本兼治、多管齊下方式,全方位降低鳥擊頻率精進飛安。
桃機表示,為積極落實「飛航安全」、「地面安全」、「資訊安全」、「航空保安」與「工程安全」五大面向,以國際民航組織(ICAO) Annex 19號附約為最高指導原則,並於機場安全管理SMS系統中成立野生動物防制分組,擬訂相關計畫減少鳥類及野生動物進入機場機會。
桃機說,根據統計,航機鳥擊次數自2018年的39件、2019年23件,到2020年五件逐年下降,2017年至2020年,每萬架次鳥擊率均低於目標值,獲飛安基金會頒發鳥擊防制績優獎。
不過桃機說,由於受疫情影響,今年1至9月航班較去年減少16%,加上桃園機場周邊多為空曠草地、埤塘溪流,有利鳥類覓食棲息,上半年逢鳥類育雛季節等因素,致鳥擊事件頻率較平均數為稍高,達到五件。雖然因疫情影響使得航班數量減少,桃園機場每日仍有近300架次航班起降,將持續蒐集及試行各種不同方式,強化防制鳥擊作為,提供安全的飛航環境。
桃機說,為掌握機場鳥類活動情形及生態,與桃園市野鳥學會合作建立鳥相資料庫及觀測紀錄,每月發布鳥類活動預告,於網站公告可能威脅飛安的主要鳥種、活動區域與時間及飛行高度等資訊,並刊載於飛航公告提醒航空業者。「2021年10月桃園國際機場鳥類活動預告」即顯示場內主要活動鳥種為白尾八哥、黃頭鷺,並提供上午及下午時段鳥類分布與移動狀況等資訊,各種鳥類動態一覽無遺。
此外,桃機說,以溯源管理方式減少機場內鳥類遮蔽處、水源及覓食地,透過架設鳥網及明溝覆蓋紗網等整治措施,減少鳥類於場內棲息機會。除了既有的鳥相調查,為精進鳥擊防制作為,今年8月起執行空側蟲相研究調查,期能了解與掌握鳥類食物鏈與生態環境,作為檢視及調整鳥擊防制措施採取對策之參考。
除從生態面進行防制外,桃機說,每天固定於清晨6時至8時及傍晚4時至6時鳥類密集活動時段進行驅鳥作業,偕同航警以鳴笛、蜂鳴器或鳴槍進行驅離,同時增加機場環場道路巡查頻率,嚇阻鳥類停留;若有突發性鳥群發生,則依規定關閉跑道進行驅鳥作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