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左鎮化石館「史前台灣奇遇記」認識鎮館之寶早坂犀牛

由教育部及科技部合辦的「台灣科學節」活動將從11月6日正式起跑,台南左鎮化石園區也推出特色工作坊參與自然科學教育界年度盛事。工作坊針對左鎮特殊的地質現象與人文特色,以「史前台灣奇遇記」為題,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與角色扮演,並結合教具與手作DIY體驗,邀請民眾一同認識早坂犀牛及西拉雅文化,皆是免費參與,每場次時間1小時
文化局表示,左鎮是西拉雅族新港社群支社之一,「西拉雅文化」課程結合園區館藏,從西拉雅文化以宗教信仰、家庭與婚姻、聚落與家屋等各面向展開敘述,逐一介紹西拉雅文物與文化,再透過分組的DIY手作課程,學員彼此合作製作祭典配戴的花環頭飾。
「認識早坂犀牛」課程是以1971年早坂犀牛在左鎮菜寮溪被發掘出土,是台灣考古重大的歷史事件為背景,同時為增進大眾對於早坂犀牛與考古挖掘活動的認識,量身打造犀牛教具箱。學員可在課程中透過犀牛比一比互動遊戲、考古挖掘模擬體驗、迷你早坂犀牛紙劇場製作等,在遊戲中認識考古挖掘迷人的魅力,並在課程最後完成一個精美的半立體早坂犀牛生態場景,除了增強手作能力還能加深記憶。
文化局表示,早坂犀牛是左鎮化石園區的鎮館之寶,目前推測應生存於40萬年前到90萬年前之間。牠的出土代表當時台灣生態環境適合這類犀牛生存,對於臺灣古環境的建構具有重要意義。在早坂犀牛挖掘工作中,由臺日合作所組成的挖掘團隊也完成臺灣考古學上首次有組織的挖掘紀錄,同樣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除了今年台灣科學節的活動課程外,2024年台南城市400年,也將舉辦「台灣古生物新犀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從早坂犀牛出發,帶領大家看見台灣環境的變遷及左鎮特殊地貌,讓更多人認識這件無可取代的台灣瑰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