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 減害生活-生活的模樣由自己決定 線上論壇
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舉行論壇,由知名作家蔡詩萍擔任主持人,邀請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劉宗榮、執行長魏國彥、副秘書長劉如娟、立委黃秀芳、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以及青瓢創辦人劉志龍,一起共同參與討論。
這場論壇探討兩個重要的議題,分別是燃燒與危害,消費與飲食陷阱。劉宗榮表示,台灣每年有2億件舊衣服被丟到回收廠、每年要使用15億個一次性飲料容器。我們應該反思,我們的生活如何改變,找出與土地共生的生活型態,我們日常生活一點小小改變,可以為台灣做出很大的貢獻。
劉宗榮說,為何要談燃燒,台灣肺癌占癌症死亡率第一位已經很多年,統計上,在台灣每十二人有一人死於肺癌。因為大家習以為常,很少關注燃燒,但生活中汽車廢氣,紙菸燃燒都會產生環境汙染物,甚至是致癌物,對健康與環境帶來衝擊,對於燃燒必須要很小心。
魏國彥指出,他擔任環保署長時,一直處理空汙問題,他過去推動室內空氣品質改進,要設法降低PM2.5。家中的廚房油煙,燒香與金紙,會產生很多PM2.5,二手菸也是一樣,旁邊的人會受到燃燒煙霧中的有害化學物質的危害和影響,我們要改變生活習慣,使用新科技,慢慢達到減害。
黃秀芳表示,立法院關心菸害防制法與氣候變遷因應法,尤其菸害防制法的修法,針對吸菸年齡調高到20歲以上,另外對加熱菸及電子煙做管制,這部分大家已有共識。電子煙不是菸草製品,裡頭的尼古丁油及成份,沒辦法掌握,因此,未來會禁電子煙,不能抽,也不能販售。至於加熱菸由菸草製成,跟紙菸一樣是菸草產品,因此會嚴格納管。電子煙是青少年垂手可得,透過網路與電商都可買到,但因為還沒修法因此政府無法可管,商家有漏洞可鑽。
劉如娟表示,五六年前大家就認為應該修改菸害防制法,14年沒有修法,造成台灣的菸害防制落後國際很多,因為沒有修法,已有13縣市對菸害防制定自治條例,就變成一國多制。
在第二場論壇探討消費與飲食陷阱,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提醒大家,2010年,金融海嘯造成財務金融對經濟的衝擊,但是大家都沒有任何改變,十年後又發生不可預期的疫災,如果我們希望將來樂活,能有善終,必須思考,是否可比過去更環保,更節省資源,更健康,要考慮下一代在地球上該有的改變。
長期投入環境保護的社會企業青瓢共同創辦人林志龍說,創立青瓢是要解決食品容器大量使用造成的浪費與汙染,我們提供重複使用容器,結合專業清洗與運送,可以讓消費者下一次仍可使用,逐漸透過活動導入消費者接受新的觀念。
而日常飲食應該如何趨吉避凶,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告訴大家,當然最好的選擇是吃原型、沒有加工的食物,如果有時候必須選擇加工食品,應注意成分標示,選擇添加物最少的,挑出過敏原,要想清楚吃什麼東西,同時多吸收各類衛教文章資訊,打破對飲食迷思。
歡迎到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減法俱樂部」粉絲專頁,一起討論:如何遠離毒害,選擇我們的減害生活https://www.facebook.com/%E6%B8%9B%E6%B3%95%E4%BF%B1%E6%A8%82%E9%83%A8-100166008860442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