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力批道路設計不良 交通事故每年3000死、50萬人傷

金鼎獎作家陳柔縉在新北市淡水區騎單車時,遭到機車追撞,三天後宣告不治身亡,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今開記者會指出,每年高達3千多人死於交通事故,50萬人受傷和1千多人癱瘓,遠超過疫情或是重大工安意外,要求全面體檢道路設計、建置專責單位提高道安預算,並比照疫情記者會,每周一天公布交通事故傷亡數字。
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指出,陳柔縉的離世是公部門長期怠惰不作為結果,政府未意識到,道路就像戰場一樣,導致悲劇案例頻傳,例如新北市淡水區的台灣綜合研究院大樓前,是三線轉五線,五線裡面兩線畫作快車道,外側畫了機慢車專用道,尖峰時刻造成短時間內車流頻繁交織 ,容易增加事故,機慢車畫設同一車道,造成機車跟自行車之間車速過大導致意外。
陳椒華說,另外關渡大橋他的分流不明確,機車上閘道後車道又縮減,導致人車進入橋上的時候,容易擦撞更危險,成為設計不良的「髮夾彎」,另外全國也有許多地方有同向分隔島,導致內車道車輛右轉,機車沒看到撞到大車,有些道路邊線不齊,機車為了要符合道路標示來行走,避免行駛路肩,往往造成左切,或擦撞到左方車輛。
立委王婉諭說,每年高達3千多人死亡,遠遠超過疫情帶來影響,還有太魯閣號、城中城大火等重大公安事件,卻未看到系統性檢討,全國容易肇事路段到底有多少,政府提供了嗎?今年三月,交通部前部長長林佳龍承諾增加道安預算,明年卻只增加8千萬,僅占預算1.19%,面對疫情可編列大量經費,但對交通事故帶走3千多條人命,卻長期視而不見。
立委邱顯智說,交通事故每年造成3千多人死亡、50萬人受傷,1千多人癱瘓,社會成本付出超過6千億元。要求全面體檢易肇事路段的道路設計,道路設計不良會引導駕駛人用路習慣,是交通事故根本性原因,竹科管理局逐一盤點竹科園區內易肇事路段,進一步改變,竹科做得到,交通部沒理由做不到。
邱顯智說, 另外應該定期公布傷亡人數與原因分析、每天平均有8人死於車禍,但政府也沒有像疫情期間每天開記者會,對交通事故不在意,社會關注不足,應該定期公布傷亡分數,每周開一次記者會就像疫情記者會一樣,只有讓社會大眾充分意識到交通傷害,才能降低。
邱顯智說,政府應建立專責單位提高道安預算,道安預算僅編列3.26億元,大部分還用在補助地方政府採購執法設備、測速器等,不用在改善道路工程面,不僅不投入資源,也沒專業,應全面部署來面對台灣交通戰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