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維納斯」找到了! 塵封半世紀 「甘露水」將現身

台灣雕塑家黃土水的重要大理石雕塑作品—《甘露水》,被譽為「台灣的維納斯」,多年來盛傳其藏在台中市某地區,議員9月還曾以此事質詢市長盧秀燕。經北師美術館館長林曼麗鍥而不捨地追索,塵封近半世紀的《甘露水》終於重見天日、並交由文化部永久典藏。文化部和北師美術館今天共同宣布,「甘露水」將於12月北師美術館的「光──台灣文化協會百年(暫名)」大展中現身。
黃土水(1895-1930)是台灣首位入選日本當時最高藝術殿堂—帝國美術展覽會的藝術家。1921年,黃土水以大理石雕刻的《甘露水》,暨《蕃童》後二度入選帝展。這件日後被譽為「台灣的維納斯」的瑰寶,是台灣首座裸體雕像,刻劃一名面容充滿自信的女子,頭微微仰起,姿態挺直,雙手輕輕放在身後的蚌殼上,綻放了光一般的向上精神,神情舒緩而堅強,寄寓藝術家對於彼時正大步向前的台灣社會的期盼與想像,也開創台灣藝術史上的新篇章。
隔年,此作受邀於東京和平紀念博覽會台灣館展出,除了日本皇室對其作品產生高度興趣,黃土水的活躍更驅動著當時對藝術還很陌生的台灣,使有志於藝術的台灣青年們受到很大的鼓舞。
1930年帝展前夕,黃土水因為趕製大型浮雕《水牛群像》時過度操勞,不幸併發腹膜炎過世東京。翌年,為祝賀台灣教育會館(今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落成,《甘露水》入藏台灣教育會館,並以該館藏品的身份於原台灣總督府舊廳舍(今中山堂)的「黃土水遺作展」中展出。直到1958年台灣省臨時省議會播遷台中,《甘露水》隨之搬移,卻被棄置在台中火車站,無人聞問,現在雕塑軀幹上難以清除的暗色痕跡,推測也是當時於火車站前被誰人潑灑墨水所致。所幸數天後《甘露水》即被移置車站附近的張外科診所,由張氏家族悉心保管看顧,並在1974年移至家族位於霧峰的工廠封藏。
《甘露水》塵封多年,隨黃土水重新受到關注,人們想起這件代表台灣面容的作品。為了讓《甘露水》重返世人眼前,教授林曼麗率領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團隊鍥而不捨地追索,塵封近半世紀的《甘露水》終於重見天日,9月6日在蔡英文總統的見證下,正式交付文化部永久典藏。
北師美術館表示,《甘露水》對於台灣美術史的重要性,不只在於作品本身,更在於她的身世與經歷,承載了臺灣一百年的命運與歷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