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禁台釋迦蓮霧 蘇貞昌要求農委會改善外銷結構

中國大陸暫停我國釋迦蓮霧銷往大陸,我方認為片面終止不合國際規範,應透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台溝通回應,我方9度要求技術性對話遭「已讀不回」,今天屆滿,農委會尋求WTO機制解決爭端,並向行政院提出台灣水果外銷的精進策略。
蘇貞昌則在會中表示,政府積極開拓水果多元市場,以外銷、內銷、加工,三管齊下,並與農民團體加工業者,海內外共同努力下,今年國內鳳梨產地平均價格高於過去兩年平均價格,一到八月外銷中國以外的市場數量,較去年增加同期增加560%,外銷日本更是成長742%,幾乎是過去外銷日本的總和。
蘇貞昌請農委會推動因應措施,避免農民受到大陸影響,國人發揮愛國心主動買水果固然可喜、也很感謝,但農委會還是要拿出改善外銷結構、又能治本的好辦法,結合資源、媒合外銷,解決問題,特別是強化外銷冷鏈供應,加強防檢疫,以符合市場要求,降低仰賴單一市場的風險。
農委會今天在行政院院會報告「農委會採取措施穩定產地價格與農民收益」。農委會國際處長林家榮說,我國現在水果超過30種,過去相當仰賴大陸市場,大陸也在過去分別給台灣52項農漁產品零關稅優惠,讓台灣很多農產品外銷大陸。但從2016年以後,經過相關努力,外銷金額、數量,在大陸帳面逐漸下降到49%。
9月20日大陸暫停我國蓮霧、釋迦輸入後,農委會執行三項具體措施。第一項為「開拓外銷新興市場」,加碼外銷獎勵與改善儲運技術,開拓遠距新興市場;加強冷凍與加工釋迦研發,避免鮮果外銷受檢疫條件限制;針對重要目標市場加強辦理拓銷活動,以釋迦5000公噸及蓮霧1000公噸為外銷目標。
第二是「全面強化國內行銷」,成立「好釋連蓮」訂購平臺,強化企業認購行銷,並加強實體通路及電商等多元通路採購量;運用五倍券、農遊券等鼓勵消費者採購。第三項是啟動多元加工,導入冷鏈管理及加工技術,提高附加價值。
農委會表示,我國水果外銷以往高度仰賴中國大陸市場,最高占比達84.4%;經積極推動拓展新興市場各項措施後,自2017年起外銷中國大陸比例已逐年下降,2020年水果銷中比例降至75.9%,今年1至8月更降到41.5%。
農委會表示,該會將在各項成果的基礎上,持續精進水果外銷相關作為,尤其要積極改善外銷產業鏈各個環節、強化外銷冷鏈設施與設備,並透過跨部會合作,持續擴大與深耕外銷新興市場,以提高水果外銷數量與品質,並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以維護農民收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