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國產豬雞熱、牛羊冷 疫情當下肉品銷售兩樣情

疫情期間,豬價因為需求大增攀升,但國產牛肉、羊肉可沒這沒這麼幸運,國產牛肉占國內整體牛肉消費量僅6%,進口牛肉在漲價,但國產牛肉價格卻下滑;主要是因為國產牛、國產羊的消費主力來自於供應餐廳系統,餐廳歇業或不能內用,影響不小,國產牛羊銷路卡關。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防疫在家,一般家庭很少自買國產牛肉羊肉生肉來煮,大部分都是去餐廳吃的,現在外面餐廳沒有營業,國產牛羊消費薄弱是必然的,也影響蠻大的,希望能慢慢解封,生意逐漸恢復;若一直封下去,影響會比較嚴重;但牛羊大多數的市場為進口,國產比例極少,對於台南地區清燙牛肉業者影響比較大;這部分,期待解封後農委會慢慢協助,若有需要幫忙宣導推銷,屆時會來做。
中華民國肉牛協會理事長張志名表示,國產牛、國產羊主要靠的是餐飲系統銷售,6月份的屠宰數量掉了不少,且屠宰牛隻的重量也都降低,原本屠宰一頭牛的體重是600至800公斤區間,現在平均一頭牛屠宰的體重僅400公斤上下,因為肉太多賣不出去,業者度小月,僅能少量販賣生鮮國產牛肉,只能屠宰小牛,沒辦法屠宰大隻的,否則肉太多、配送不完;牛羊季節也不對,羊肉爐為主要銷售,現在夏天,非吃羊肉爐的季節,因此羊肉餐廳跟牛肉餐廳一樣,一旦關起來就銷售卡關。
張志名說,疫情當下雞豬狂漲,進口的牛羊也不錯,但國產的牛羊並不好,只能苦笑是因為市場區隔做太好,就算是有牛也賣不出去,「有行無市」,若以肉量推估,月平均掉300頭牛的屠宰量,若以肉的比例換算成牛可能是少屠宰600頭的數量。
他說,以他自己為例,販賣的牛肉以供應餐廳食材為主,現在餐廳歇業,做便當並不會採用國產牛肉,轉作生肉宅配有限,業績大減四成,且這還是有品牌的國產牛肉,若是一般國產牛恐怕更慘。
拾貳月羊肉總經理李維勝表示,現在是夏季,國人少吃羊肉爐,原本就是羊肉業者的淡季小月,加上疫情熱、民眾不出門,餐廳業績僅剩下兩成,國產羊肉每公斤平均批發價約210元到230元左右,雖然僅比去年同期少了20元,但拍賣頭數銳減,去年同期一次拍賣約300多頭羊,但現在僅剩下160至180頭,以量去控制批發價格,羊肉大戶現階段就選擇不出貨,就算餐廳轉型外帶,生意也掉僅剩下兩成,不少業者轉型做即食加熱產品宅配因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