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青壯年心血管風險增 就醫檢查較保險
「4成青壯年有心血管疾病風險!」隨著國人飲食日漸富足,近年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年齡層大幅下降。尤其今年冬季較以往寒冷,心血管問題所引發的憾事接二連三,雖科技裝置有相關監測功能,但要揪出潛在風險,仍要至設有專業設備的醫療院所檢查較為妥當。
高風險群年輕化
榮新診所主任康宏銘指出,過去二十年內,具有心血管疾病潛在風險的年齡層逐漸下降至40-50歲。主要原因在於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外食頻率增加及三高族群人數上升、作息不正常等。種種因素所鑿成的長期的心血管壓力累積,將會使得氣溫劇烈變化時,突發意外的機率增高。
康宏銘也點出,40歲以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雖較男性低,但隨著進入更年期,男女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將漸趨相同,因此中年後自身心血管狀況的偵測與檢視,是男女均須定期留心的保健習慣。
科技設備助關「心」
除了維持良好生活、飲食習慣外,科技工具的活用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之一。不過民眾仍須注意,雖許多科技公司推出的穿戴性裝置都有偵測心律的功能,但技術的限制讓這類裝置無法揪出心血管潛在風險,仍要透過專業醫材的檢測才能找出病因。
各大醫療機構目前都備有各項檢測心血管機能的檢查,如動脈彈性檢查、自律神經檢查、運動心電圖和長天期心電圖等。目的都在協助民眾檢視心血管的運作是否健全,有無藥物治療之必要,為生活奮鬥之際仍要關「心」自身心血管風險,勿因自以為年輕而忽略健康,降低遺憾發生機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