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壓力失衡嗎? 醫師:活用科技偵測「心血管未爆彈」

心血管疾病是現代人最重要的健康問題之一,且發生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除今年冬季較以往冷,寒流一波接著一波,「壓力失衡」也可能會誘發心血管意外事件,若平時調整良好生活習慣,或活用科技提早找出心血管可能的未爆彈,都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榮新診所家庭醫學科醫師康宏銘指出,根據該院去年8至10月健檢統計,在總計2300名受檢者中(男性855人,女性1445人,平均年齡40.4歲),血脂異常的比率高達45.4%,血壓偏高有39.1%,血糖偏高有14.5%,體重過重有40.1%,其中約有三成符合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
康宏銘指出,三高族群 (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及代謝症候群、有抽菸習慣、明顯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作息不正常、經常心悸胸痛等,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另壓力失衡恐引起自律神經失調,誘發心血管意外事件。
針對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康宏銘指出,調整生活型態是主要方式,作息規律、避免熬夜,飲食避免高油高鹽,戒菸戒酒,必要時配合醫師指示採行積極藥物治療,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機。
此外,康宏銘表示,可活用科技工具以了解自己的心血管狀態,如:動脈彈性檢查(脈波傳導速度)、頸動脈超音波、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自律神經檢查(心律變異分析)、心臟超音波、一般心電圖、運動心電圖、長天期心電圖等。
若要實際檢測動脈硬化的程度,康宏銘表示,可透過動脈彈性檢查、頸動脈超音波、冠狀動脈電腦斷層等了解,並視需要採取積極的藥物治療。電腦斷層檢查方式幾乎可以取代侵入性心導管的檢查方式,可以檢測冠狀動脈有無鈣化、窄化,但有暴露在輻射的風險。
若要監測心率變化,康宏銘指出,一般心電圖能短暫監測;運動心電圖可檢測運動時的心律、血壓、心跳變化。
康宏銘指出,除高風險族群外,一般民眾若擔心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至一般健檢診所檢查,經由抽血、動脈彈性分析、頸動脈超音波分析能得到初步的風險判定。
康宏銘說,心血管疾病發生年齡逐漸年輕化,青壯年族群常自認為還年輕,或是因生活忙碌,就忽略了自身的健康。近期寒流也出現30、40歲猝死的案例,對於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在天冷時除了注意保暖,有慢性病者應遵照醫囑用藥,留意溫差,也可適當運用各種科技工具檢測,提前偵測心血管未爆彈以降低遺憾發生的機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