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泡沫」引疑慮 北部天然氣接受站環差要補考
因應天然氣需求增長,中油擬擴建北部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今天進入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初審,但過去廠區冷排水進入海洋有時會產生大量泡沫引發地方疑慮,加上VOCs(揮發性有機物)減量方法不夠具體,環評委員結論指出應該釐清冷排水產生泡沫原因,並說明VOCs減量方法,要求補正再審。
為滿足大潭電廠燃氣機組、工業及民生對於天然氣需求,中油在台中港興建北部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因應天然氣需求逐年增長,中油提出第三期計畫增設相關設施,包括三座16萬公秉LNG(液化天然氣)儲槽及輸出泵、卸料碼頭、海水渠道等,再加上第二期原址擴建部分,將增建三座16萬公秉地上槽、路上輸氣管線,總開發面積約54.3公頃。
中油表示,為了表達控管排放量決心,將自主調降該計畫設備元件的VOCs逸散量,新建計畫及第二期擴建設備元件合計逸散量原為每年332.5公噸,將降低為46.771公噸。
環評委員朱信質疑,雖然中油承諾VOCs大降,但看起來只是透過改變排放係數來降低,應該要提出實際下降的措施。環評委員江鴻龍也說,VOCs每年自主減量高達280萬公噸,實際上是改變相關係數而已,應該承諾透過更換或改善元件來降低具體的洩漏量。
台中港務分公司說,廠區先前幾次冷排水造成海洋上有大量泡沫,讓外界有些疑慮跟擔憂,要求加強改善。台中市府環保局也表示,稽查大隊也對此反應多次,中油應提出具體的因應或防制對策,解決冷排水泡沫問題。
中油表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製程很單純,由於向國外買進的液化天然氣溫度很低,只有負一百多度,必須氣化加熱到常溫才可提供使用,而加熱熱源是海水熱交換,讓天然氣在管子當中流動,外面則抽取海水淋灑管子,在這過程中海水會降溫、天然氣則升溫,等於是「非接觸」的冷卻水,只是管子上可能會有些海生物附著因此需要加氯殺菌,但海水排放過程是開放空間,檢測後餘氯已經非常低。
至於冷排水排入海水會出現泡沫問題,中油說,泡沫其實時有時無,去年曾找學者專家討論泡沫生成原因,認為可能是因為季節性藻類滋生,或隨著水中生物被抽取、又在熱交換過程中被排掉,在此過程中有些水的擾動才產生泡沫,先前做過水質檢測,基本上符合排放水標準,且先前將海水泡沫圍繞起來、避免擴散到其他地方,不用做任何特別措施,泡沫就會隨著時間自己消失,但確實造成港公司困擾,將透過改善排水來改善狀況。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