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提修精神衛生法 完善社會支持網絡

今天是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舉行記者會,提出「精神衛生法」修法,訴求修繕更為周延的制度,希望中央的法令與政策可以往前端,協力地方佈建社區支持服務的資源,正視精神障礙家庭的困境。王婉諭表示,在本次修法草案中,新增「病人及家庭照顧者社區支持服務」,希望建立社區精神照護的資源與橫向連結,為受精神疾病所苦的患者與家屬,築起社會支持的網絡。
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總幹事陳冠斌表示,「精神衛生法」很早就有社區心衛中心的設計,但是由於編制不清、位階不明、沒人沒錢,有的縣市社區心衛中心只有一人,或是科員兼任,難以發揮完整的資源轉介與服務。
陳冠斌認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組織及運作,確實應務實考量各地方政府的資源與需求差異。但在人口數較為稠密的轄區,應審慎斟酌提升中心的層級,由該中心整合所屬衛生、社政、警消、教育、勞工等單位業務及人力,以利各機關單位共同合作。以中心作為面對精神疾病病人並為其連結支持服務的單一窗口。
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總幹事謝詩華則指出,目前的社區關懷訪視的機制,源自2006年衛福部心口司的「精神病患社區關懷照顧計畫」,由公衛護理師與社區關懷訪視員提供電話或入家的關懷訪視服務。但是,計畫實施至今14年,目前仍無法源依據,影響服務的穩定性。尤其,社區關懷訪視員長期以來為一年一聘,每一位社區關懷訪視員案量高達400多人,導致專業人力無法久任。謝詩華認為,社區關懷服務的提供,應以長期性及連續性為原則,建立長期穩定、持續且具深度的服務模式。
台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主治醫師鄭淦元則指出,同儕支持服務可鼓勵精神疾病者更願意走出疾病、接受各式服務,也有助於降低再住院率、減少精神症狀、提升生活品質等。鄭淦元表示,經驗顯示,同儕支持工作者確實能協助服務使用者發揮「擺脫疾病,邁向復元」的力量,此次修法應將同儕支持服務納入整體社會支持系統,以利精神醫療與身心障礙服務各主管機關有法源依循,積極推展精神病人或障礙者的同儕支持服務。
義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翁國彥表示,強制住院的制度過去已有許多討論,無論是病人、家屬或精神醫療人員,其實都背負著社會安全的沉重壓力。他認為,強制住院與強制社區治療的審酌與決定,應由司法單位為第三方裁定,衡平「病人自主」、「醫療需求」、與「社會安全」的重大爭議,完善正當法律程序與司法救濟管道。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