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成立無喉病友交流會 助他們找回說話的能力

不少罹患喉癌及下咽癌的患者,因切除全喉,導致發聲功能缺損,有患者失去發聲「溝通」的能力,甚至自我封閉,失去自信。高雄榮總醫院今為這些無喉病友成立交流平台,更鼓勵病友學習「食道語發聲法」,找回說話能力。
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喉癌及下咽癌患者約占頭頸癌患者人數15%,常是接受全喉切除手術的大宗,另一部分食道癌及甲狀腺癌患者也會接受全切除手術,這群患者術後,因缺少正常的的喉頭結構,稱為無喉患者,其中失去發聲能力,影響病患最大。
在中華民國無喉者復聲協會協助下,高雄榮總今天成立「無喉病友團體交流會」,高榮院長林曜祥,希望能幫助無喉病友獲得很好的生活品質。
中華民國無喉者復聲協會理事長朱本元當年因為父親也是無喉病友,而投入為病友復聲的工作,他說,無喉病友切除全喉後,會有氣管造口,會影響嗅覺會,流鼻水,更要小心水自造口進入氣管或食道而嗆到,不僅不能游泳,怕吃熱食、吞嚥困難, 更無法正常發聲溝通,不過經鼓勵病友學習食道語,很多人能夠重新與人溝通。
37歲無喉病友黃義翔,5年前他因聲音沙啞檢出聲帶長腫瘤,手術拿掉喉嚨後,沒辦法說話,後來得知北部有無喉者復聲協會,每周搭車從台中北上學習食道語,辛苦一年才學會。他說,食道語發聲法是利用打嗝的聲音來說話,將食道內的空氣排出產生震動而發聲。他說,學食道語過程艱困,但學會後無需利用其他輔具,可以自然發聲。
高雄榮總耳鼻喉頭頸部主治醫師張庭碩表示,無喉患者過去都利用氣動式人工講話器來發聲,因說話要含著講話器,一手還要按著講話器,常引來異樣眼光。食道語則是最自然的發聲法,但至少練習半年以上,才能較流利說話,高榮成立病友團體,希望進一步協助學生。
也是北榮耳鼻喉部主任的朱本元說,無喉者復聲協會過去服務範圍偏中北部,南部病友要學習食道語需長途跋涉,這次成立高雄班,盼能就近鼓勵南部病友找回說話的能力。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