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減緩腎功能惡化速度 苗醫辦「腎利方程式」病友會

國內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數多,但腎臟病是不可逆的,除了要控制好原有的慢性疾病、搭配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是不是還有其他治療的選擇可延緩病情惡化?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今天舉辦「腎利方程式」病友會,醫師介紹尿毒素吸附劑、酮酸胺基酸營養劑等藥物使用,營養師也指導病友選擇可減少尿毒素的飲食,以延緩腎功能惡化速度。
苗栗醫院指出,腎臟每天把血液中的廢物排出體外,回收需要的營養素並調整身體水分和電解質平衡、維持血壓穩定與血紅素的生成,如因腎臟疾病、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痛風)、長期藥物使用、老化等因素,使腎臟功能發生不可逆或實質損傷,就是慢性腎臟病。
苗栗醫院腎臟科主任吳文中表示,慢性腎臟病病患腎功能惡化速度大多固定,可透過檢查血液或尿液中的尿毒素,作為腎臟功能指標之一;尿毒素是每天攝取的蛋白質代謝廢物總稱,尿毒素越高,表示腎臟功能越差,尿毒素也會造成血管壁硬化增加高血壓與心衰竭的風險,可能損壞骨骼品質、增加骨折風險。
他指出,有些慢性腎臟病人經腎臟科醫師評估後,可使用延緩腎功能惡化的藥物,如尿毒素吸附劑、酮酸胺基酸營養劑,尿毒素吸附劑是經由腸道直接吸附親蛋白質尿毒素,再從糞便直接排出,以減少體內親蛋白質尿毒素累積;酮酸胺基酸營養劑在體內可經由轉氨作用結合蛋白質代謝後的產物(含氮廢物) ,再轉化成部分人體需要的胺基酸,降低體內含氮廢物產生,研究證實可延緩腎絲球過濾率下降,並減緩腎臟功能惡化來達到延緩腎臟惡化的效果。
營養師林昱蓁表示,要減少尿毒素最好的方式就是減少飲食中蛋白質來源,尤其會增加尿素氮產生的食物如麵筋、麵腸、麵輪、烤麩等製品,還有腰果、杏仁、花生、瓜子、芝麻等堅果類,綠豆、紅豆、蓮子、薏仁、碗豆等全榖雜糧類要少吃。
前期慢性腎臟病不需刻意執行低蛋白飲食,建議每天不超過每公斤體重1.0克攝取,第4期開始須執行低蛋白飲食原則,將蛋白質攝取量控制在每公斤體重0.8克,第5期要更嚴格控制在每公斤體重0.6克,才能有效延緩腎臟功能惡化;執行低蛋白飲食時,最怕病人熱量攝取不足,建議補充低氮澱粉食物取代正餐的主食或作為點心的選擇,苗栗常見的食物如炒米粉、炒冬粉、水晶餃、肉圓等都是低氮澱粉食物,但要注意的是水晶餃和肉圓餡料大多是肉類,需去除後再吃,避免攝取過多蛋白質,市面有為慢性腎臟病人設計的低蛋白米,適合習慣吃飯的病友選擇,減少從全榖雜糧類攝取到的蛋白質。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