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低血糖讓糖尿病患心慌!連續性血糖檢測免頻繁扎針

台灣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有些病人害怕指頭採血疼痛,沒有按時量測血糖,導致血糖暴衝或低血糖危險而不自知。高醫內分泌新陳代謝內科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器,協助病友維持血糖穩定,以降低惡化或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高雄70歲蔡女士罹患糖尿病10多年,她說50多歲時開始停經、血崩很厲害,常包尿布一整天,後來確診是子宮內膜癌,卵巢子宮全部切除,後來又檢出糖尿病。怕扎針的她超怕驗血糖,不敢看針,每次到醫院驗血糖都很緊張,後來衛教師傳授秘訣,驗血糖時把手指頭揉一揉,調整採血筆的深度,扎在手指雙側,而且要輪流手指頭,才慢慢克服了心理障礙。
蔡女士說,近日嘗試裝置連續血糖監測儀器,恍然明白半夜心悸、手抖、冒冷汗而驚醒,原來是低血糖的緣故。掌握了血糖變化,進而調整藥物、飲食及生活作息等,使血糖更趨穩定,半夜也不再因低血糖而驚醒。
高醫副院長黃尚志表示,全世界有近4億人口罹患糖尿病,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友,18歲以上糖尿病盛行率為9.82%,男性又比女性多;而不管是第一類型或第二類型的糖尿病友,一旦確診都必須與糖尿病和平相處一輩子。
高醫內分泌新陳代謝內科主任林昆德表示,連續血糖監測儀器每5分鐘記錄一次,可連續監測7天左右。藉由監測組織間液的葡萄糖變化,可清楚看出血糖的波動,揪出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以及不知覺低血糖或夜間低血糖的潛在危險,並適時調整控糖藥物劑量。
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黃幸儀表示,連續血糖監測為一枚約50元硬幣大小的裝置,由感應探頭置入皮下組織;探頭為一個軟針,置入部位為上臂背面或是腹部,不會造成疼痛或任何不適。探頭細針前端含有糖氧化酶感測器,每隔幾秒就測量皮下組織液氧氣的消耗,或氫氧離子的產生,再轉換成血糖值,可連續24小時監測血糖。比起一般血糖機更能準確看出血糖的波動,偵測夜間低血糖或飯後高血糖,也更能清楚了解藥物、運動、飲食對身體血糖值的影響,對疾病治療及控制更能有效幫助。
黃幸儀表示,對於血糖高低起伏很大、莫名其妙高血糖、嚴格飲食控制卻仍高血糖、擔心半夜低血糖或頻繁低血糖而不自覺、指尖血糖正常但糖化血色素卻不佳、擔心高血糖影響懷孕、擔心妊娠糖尿病影響胎兒、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但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族群,皆可藉由連續血糖監測找出原因並加以改善。健保有條件給付。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