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跛行多年老翁不用忍了!動這手術改善讓他驚訝醫學進步

宜蘭68歲簡姓男子髖部劇烈疼痛,走路都要一跛一跛,他忍著疼痛就醫,發現股骨頭已經缺血性壞死,髖臼磨損嚴重,醫師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當天就可以下床活動,就醫前後走路模樣判若兩人,讓簡男、家屬驚訝「現在醫學進步這麼多!」
收治簡男的羅東博愛醫院骨科醫師鄭彥文指出,髖關節缺血性壞死是因血液循環系統出現障礙,讓骨頭缺乏養分供給,進而造成骨頭壞死、結構崩塌;簡男症狀是髖關節疼痛變形,骨頭空洞化,因此必須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
簡男就醫時,醫師立即安排X光與磁振造影檢查,確定病因後,建議他進行手術,確保日後行走無虞,飽受疼痛、跛行所苦的簡男,二話不說點頭進行手術,11月初順利康復出院,因就醫前後情況差異大,顛覆家屬對過往對髖關節手術的印象。
鄭彥文說,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需在大腿外側或後方切開傷口置換,傷口至少10 至15公分,且要破壞髖關節外展的主要肌肉才能完成手術,病人術後常需臥床或使用助行器輔助行走,再搭配復健,才能讓下肢恢復術前的水準。
鄭彥文說,隨醫學進步,國內陸續有醫師使用前側路微創方式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不但傷口縮小約只剩8公分,過程不破壞任何肌肉,術後就能立即下床活動,減少關節脫臼的風險。
不過,台灣近幾年才引入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因此簡男是由台灣施作超過500例、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醫師楊楊傑思指導,手術順利完成,截至目前博愛約完成10例相關手術,病人恢復狀況良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