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年5萬對離婚 「離婚兒」成輔導缺口

全國一年有五萬多對父母離婚,父母離婚後的「離婚兒」往往成為兒少心理輔導的缺口,新北府社會局推動「家庭復元計畫」,期望恢復家庭元氣。承辦的社工事務所長張憶純說,曾有一位上班族父親,為了爭取離婚後孩子監護權,竟偷錄孩子的音當庭播給法官聽,孩子瞬間崩潰,再也不願接受社工輔導。
張憶純說,多數夫妻協議、訴請離婚時只在乎自身權益,甚至拿孩子當作報復對方工具,事務所平均一年處理一千多個離婚家庭,發現夫妻間的衝突日益嚴重,夾在中間的孩子壓力倍增,「離婚兒問題不會只出現在弱勢族群,各族群都有。」
曾有個案因工作不穩定被妻子嫌棄而家暴,離婚後孩子歸母親,男子每月只能探視兩次,首次與孩子見面竟破口大罵,「你跟我的姓,怎麼不跟我?」嚇到孩子不願再見生父,後來社工介入要男子擬定個人計畫、想像需要什麼樣的親子關係,甚至給予工作動力,最後男子改變自身想法,與孩子及前妻好好相處。
張憶純說,輔導的案件能看出孩子分四類,最負面的有生氣、抗拒,不能理解父母親離婚,甚至受到一方離間,跟著罵對方(自己的父或母);其次是孩子擔心是誰撫養、不能見到父母其中一方;也有孩子消極接受狀況,最好的則是安全接受現況。
張憶純也說,受影響長大的孩子,不僅影響未來自己的家庭,也影響社會;「家庭復元計畫」以「復元」為主而非「復原」,雖無法恢復到原本家庭狀況,但能恢復元氣,讓孩子重新定義、重新接受溫暖的人際關係。
新北市「家庭復元計畫」,今年十月開始提供服務,服務案件分為兩大類,其一是法院審理離婚判決時,由法院轉介給社會局協助監護權訪視調查的案件,另一種則是夫妻協議談離婚,但需要別人協助的案件。
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秘書長林秋芬說,離婚父母若用心處理,不一定會傷害孩子,離婚只是婚姻權的改變,親權仍然存在,提醒離婚夫妻「離婚不單親」,就算分手,也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過程,「千萬不要因為終止婚姻關係,就連親子關係都一併終結」。
林秋芬也說,建議離婚夫妻先安頓好自己的心理,最理性做法是一同告訴孩子,如果沒有辦法心平氣和,必須分開告訴孩子,也要有一致說法,「不論你有多恨對方,也請為了孩子演出一場戲」,不要讓孩子帶著被背叛、被拋棄的故事成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