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仔店變民間博物館 莊永明特展展「望春風」成名作

台灣第一間被指定為古蹟的「柑仔店」—莊協發.港町文史講亭,上周起化身為書房與博物館,展出文史工作者莊永明的60多本著作、手稿與收藏品。這些曾被莊永明自嘲為「雜貨店級」的文獻資料,豐富了大稻埕的文化風景與台灣人的心靈。
以「台灣第一」等書聞名的民間文史工作者莊永明8月辭世,紀念特展「活!該如此—莊永明的心路.筆痕.書影」,即起於莊永明故居—莊協發.港町文史講亭展出。展場以莊永明書房呈現,展出莊永明著作與相關文獻手稿,以及其代表性的收藏品—如明信片、火柴盒、郵票等。
展場外的「亭仔腳」,則放上以大稻埕為歷史舞台的巨幅地圖,呈現多處「台灣第一」的紀錄,並聚焦貴德街與莊協發的發展故事,讓觀者宛如踏入時光隧道中,親臨莊永明成長的生活現場。
莊協發商號是莊永明父母開設的「柑仔店」,也是莊永明成長的老家。2010年,莊永明決定將一樓捐給台北市府做為古蹟,恢復一甲子前的柑仔店風貌,並仿效「貴德港町文化講座」成立「莊協發港町文史講亭」,邀請各路文史專家在「亭仔腳 」下講古。10年來,他每次完成大稻埕導覽之旅,總會帶著遊客回到這裡,搬張板凳聽他暢談百年風華。
莊永明是「望春風」作者李臨秋的鄰居。1979年李臨秋辭世當晚,莊永明寫下「臨秋花萎望春風」一文,投稿給「雄獅美術」雜誌,一鳴驚人。隨後他受邀撰寫台灣歌謠專欄,展開40多年的筆耕生涯。這篇象徵莊永明寫作起點的作品,也在特展中展出。
建築學者李乾朗表示,以前造訪林漢章的古書店時,一旦林漢章說「莊永明來過」,他就會開始緊張,深怕想買的明信片或古書就被買走了。莊永明對收藏的「痴迷」與「不能自拔」成就了他不同凡響的研究,造就他在歷史學的獨特地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