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尿濁起泡勿輕忽! 腎臟可能有結石大如鹿角

50歲的葉女士過去半年多尿液混濁、起泡,就醫研判為尿路感染,但不管怎麼吃用抗生素都沒有好,但也不會疼痛。經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洪峻澤檢查發現, 原來葉女士左腎裡有一顆長寬近四公分的「鹿角狀」結石,標準治療是必須開刀取石。不過經洪峻澤判斷這顆石頭密度較低,有希望震波擊碎,便特別擬定治療計畫,通過健保專案申請,三次體外震波就完碎這顆大石頭。
洪峻澤表示,女性比較常見是尿道或膀胱發炎,如果有頑固行的尿道感染治不好,就需要進一步檢查。一般結石的發生與新陳代謝有關,八成是含鈣的草酸或磷酸結石長得慢,體積也較小,而起男性患者的數量是女性的兩倍。然而,鹿角狀結石與新陳代謝無關,是屬於「感染性結石」,是長期感染造成,男女患者各占一半。
洪峻澤表示,葉女士的尿液細菌培養找到變型桿菌,這就是鹿角狀結石最常見的致病菌,也是一種比較頑強的細菌。細菌製造尿酸酶會將尿酸分解成氨,形成鹼性尿液,這將使結石長得又大又快,而且其質地可能較鬆軟,但如果若拖很久不處理,也可能變得很堅硬。當感染引起結石,結石上又會附著有細菌,這將變成惡性循環,石頭持續釋放出細菌,怎麼吃抗生素都沒有用。長期的結石會影響腎功能,需積極治療。
洪峻澤說,鹿角狀結石是最難處理的,常規治療包括傳統切開腎臟取石手術、經皮腎臟鏡取石手術,都需要住院,有手術相關風險。第三種是軟式輸尿管鏡搭配雷射碎石,但需要自費12萬左右,而且因為雷射碎石速度較慢,太大顆的節石也不適合用。
洪峻澤表示,體外震波碎石並非鹿角狀結石的治療首選,健保也規定0.5至2.5公分的腎結石才可使用。不過,葉女士結石硬度較低,所以洪峻澤事前向健保署專案申請核准,分三次進行門診碎石治療。結果效益非常好,第一次治療後,結石就只剩半顆,後來在經過兩次治療,結石就完全擊碎排出了。
洪峻澤提醒,每個人的治療方式都要量身打造,各種方式都可能會有「餘石」,需要耐心長期抗戰,才能處理乾淨。另外,感染性結石除了要瓦解石頭,同時還須治療尿路感染,這也要定期追蹤,一旦發現結石復發,才能趁石頭還小,儘早治療。
另外,洪峻澤也提醒,使用的導管是一次性的醫材,最多放三個月就要拿出來,否則可能會促使結石復發。他之前就遇過有病人的輸尿管結石像串珠般,沿著導管結了一整排,非常疼痛,原來是幾年前病人治療後疏於回診,沒有取出來所致。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