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台北生活每周1500元夠嗎?過來人意見分歧

有人說過台北居大不易,大學生在台北生活一周預算多少才合理?一名大一生在PTT上發文,父母親每周生活費都給1500元,而三餐、通勤、手機資費,以及大學費用全都要靠自己,「每週都不夠用」。過來人們普遍認為這數字在台北生活很緊,也建議原po若真的不夠花,就去打工會比伸手更實際,且要分清楚「是沒錢吃飯,還是沒錢唱歌?」
原po說明目前讀台北的公立學校,住家中但吃自己。有打工不過時數不多,爸媽會盯學業真的沒錢才把時間用在打工。基本上每個月都處於收支打平的狀態,但若是有另外的娛樂或是系上活動,就會相當吃緊。
多數網友表示每個星期僅1500有點緊繃,若是沒有另外打工鐵定吃土。吃學餐可能還勉強打平,偶爾出去外食當周就會透支,「根本要你下課就回家」。曾在南部念書的人也喊太少,「一個月9000吃都有點不夠了」、「我在南部一個月都10k了…」。光通勤費用就佔了不少金額,網友安慰原po至少住家裡還省了住宿。
亦有部份人認為每周1500元已經綽綽有餘,「我有試過一個月1500」、「朋友一個月三千,住苗栗含水電網路錢通訊費」。還說當年自己打工住家裡,每個月甚至還掏錢給家中5千元,要原po知道沒有做不到的事。
雖然1500元並不多,但有人點出關鍵「錢不夠是沒錢吃飯,還是沒錢唱歌?」兩者的情形不能相提並論。有前輩提醒原po已經很幸福了,出了社會才知道家境不好的人很多很多,爸媽搞不好已經「勒緊腰帶」了。
「天天泡麵或便宜便當可以啊,但是身體…」有苦過來的網友們回憶學生時期,媽媽給的伙食費很少,只買的起合作社最便宜的30元炒飯,但下午必定餓肚子。後來都改挑重鹹的泡麵,「喝很多水就撐了」。有了這樣的經歷,他體會到這樣做並不是什麼好事,轉念希望以後自己小孩都可以放心吃飽,不要為了省錢做無謂犧牲。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