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研究中心將公布修復準則 建立國內彩繪保存系統

國內近年重視古蹟修復,觀念也逐漸修正,其中像是彩繪類過往經常有「修過頭」、「修得太新」等爭議,目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保存研究中心正進行準則的建立,最近將先公布紅外線的標準,包括設備、人員等認證,後續還有修復準則等,希望逐步建立台灣彩繪保存系統。
負責紅外線檢驗人員培訓的正修科技大學藝文處文物修護中心主任李益成表示,彩繪類的文物修復,光學的檢測相當重要,很多彩繪從表面看不出狀況,但只要經過光學的分析,可以了解歷史內涵、藝術風格等。
像是利用紅外線可以看出畫作是否有底稿,而利用紫外線可以看出不同年代的顏料區分,利用X光則可以看出是否有不同的塗層,李益成表示,透過這些往往有驚喜的發現,而修復有上述的資料做為參考,修復會更完整,也可以蒐集更多古物的資料。
但過去國內並沒有標準,李益成表示,像是不同的紅外線可能蒐集的資料就不同,而且就好像醫師在判讀X光片一般,需要有經驗、完整訓練,才能正確判讀,中心承接文資研究中心的計畫,負責培訓人員,未來交由文資中心認證。
文資中心主任陳柏欽表示,除了紅外線的標準外,後續還將陸續建立紫外線、X光等標準,此外,修復的技巧上,過去都是遵循國際上的修復倫理,例如彩繪如果有缺損處,除非有證據顯示原作的模樣,否則修復只能留白,不能妄加臆測補充。
但是像是很多古物都在廟內,有的廟方會希望「修得像新的一樣」,還沒有辦法接受「修舊如舊」的觀念,陳柏欽表示,過去確實有畫作修復之後,變得藝術風格改變等問題,所以希望訂出一套準則,包括修復要可逆的(如果修錯可以再恢復)、不臆測及可辨識等,做為修復人員的參考。
像是研究中心最近協助彰化鹿港天后宮的門神修復,因為破損不少,部分只能留白,不妄加臆測增補,是正確的修復方法;修復師也表示,有些過去「修錯了」的彩繪,只能等到下次做修補時,再嘗試恢復原狀。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