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假尚無共識 別讓勞工職災權益睡著

雖然高溫假議題吵了很多年,不過由於各界歧見大,導致「缺乏共識」而成泡影。不過,勞動部於2019年開發「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警行動資訊網」APP,只需透過手機GPS定位,就能立即取得工作所在地之即時氣象數據資料。同時,系統內設有「常見熱疾病處置原則」和「鄰近醫療機構資訊」等查詢功能,以供緊急應變之需。
這項APP連結中央氣象局資料,雇主只需在APP裡透過手機定位或手動輸入當下的所在地,就能馬上帶出該地的溫度和相對溼度,顯示當下最即時的時間和「熱指數」。APP以「注意」、「格外注意」、「危險」和「極度危險」四級作為提醒,同時跑出後面幾小時的溫度變化趨勢圖,幫助雇主判斷是否需要彈性調配工作時間,將戶外作業調整到合宜溫度的時間點進行。這項APP還附帶額外條件選項,例如勾選「重體力作業」,系統會跳出提示,要求雇主給予勞工每小時至少20分鐘的充足休息時間。
另外,勞動部於108年4月30日修正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條之6條,規定事業單位於戶外作業時應視天候狀況採取危害預防措施,雇主若違反相關規定造成勞工發生熱危害疾病,將被處以新臺幣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法規中的危害預防措施如下:
一、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
二、提供陰涼之休息場所。
三、提供適當之飲料或食鹽水。
四、調整作業時間。
五、增加作業場所巡視之頻率。
六、實施健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
七、採取勞工熱適應相關措施。
八、留意勞工作業前及作業中之健康狀況。
九、實施勞工熱疾病預防相關教育宣導。
十、建立緊急醫療、通報及應變處理機制。
為防範勞工於戶外高溫環境作業可能引起熱疾病,台北市勞動局率先執行「高氣溫戶外作業宣導及勞動檢查」,自今年6月1日起,率勞檢處針對戶外作業高風險族群如營造業、食品外送、道路舉牌、招牌吊掛、園藝、道路作業等工作者實施突襲稽查,若發現違規,將依規定要求限期改善,若複查未過將開罰。
同時,勞動部今年8月4日公告修正「事業單位改善工作環境及促進職場勞工身心健康補助作業要點」,補助項目除原有的工作環境改善及促進勞工身心健康設施或活動,更考量到近年夏季高氣溫頻率及持續時間越來越長,新增納入冰背心、風扇衣、灑水降溫裝置等熱危害預防設備,補助金額最高達50萬元。勞動部職安署職業衛生健康組長張國明坦言,由於冰背心、風扇衣在台灣職場還不普及,因此希望企業可多添購,改善勞工的工作環境。
【相關閱讀】
‧ 全台天氣熱爆 高溫假放不放難達共識
‧ 逾九成勞工想放高溫假 戶外工作者成烈日下最大苦主
‧ 勞動部曾鬆口研議高溫假 工商團體籲政府三思
‧ 高溫假標準難拿捏 先來看看國外怎麼做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